fbpx

幽門螺旋桿菌可致胃癌 常吃刺身沙律易感染|幼童腹痛是否與感染有關?

雖然中秋已過,但天氣依然酷熱,吃杯雪糕、乾一罐汽水,消暑透心涼。不過有家長表示子女在進食「生冷」食物,或近年大受歡迎的打邊爐放題任食後,經常腹瀉不適,擔心是否患上腸胃疾病呢?

經常進食生或未經煮熟的食物,容易因食物受細菌或病毒污染,引起嘔吐、腹瀉、腹痛及發燒等常見腸胃炎病徵;如食物有寄生蟲感染,可引致較嚴重及持續的腸胃症狀。若患者出現持續劇烈胃痛或腹痛,一般建議接受大腸鏡檢查和胃內窺鏡檢查,進一步查找腹痛原因,當中最需要關注是否由幽門螺旋桿菌感染引致,因為嚴重者更可惡化成胃癌!

幼童腹痛有可能感染幽門螺旋桿菌?

育有一名5歲兒子的陳太上腹部持續悶痛、胃脹作嘔,初時以為工作繁忙食無定時所致。但經胃內窺鏡檢查後,發現胃部發炎;再接受幽門螺旋桿菌測試,詳細診斷胃部發炎的原因,結果顯示胃部受幽門螺旋桿菌(Helicobacter Pylori)感染,引致慢性發炎。

幽門螺旋桿菌

因為兒子也有經常肚痛的狀況,陳太擔心他被自己傳染,故打算諮詢醫生意見,安排兒子接受胃部檢查,化驗幽門螺旋菌。惟醫生安慰陳太稍安勿躁,因5歲或以下的幼童出現肚痛原因眾多,大部分屬功能性問題,例如消化不良、腸易激綜合症等,不一定跟幽門螺旋菌感染有關;若沒有伴隨胃部灼熱、疼痛等其他胃炎或胃潰瘍徵狀,一般沒必要即時進行胃內窺鏡檢查。醫生診症時會根據小朋友的發育狀況、食慾、有否貧血等,再考慮是否需要進一步檢查。

常吃未煮熟食物易感染幽門螺旋桿菌

幽門螺旋桿菌感染其實很普遍,根據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的研究揭示,全球有44億人曾受幽門螺旋桿菌感染。感染途徑主要經由進食或接觸受感染的食物、水源或人體分泌而傳染,因此經常進食未經煮熟的食物,例如刺身、生蠔、生蝦或生牛肉等,又或者打邊爐時食物未完全熟透,也有機會增加感染風險。

感染幽門螺旋桿菌致癌風險高

幽門螺旋桿菌是唯一能於胃酸中存活的細菌,可生存於胃部及十二指腸內,並透過分泌酵素,減弱胃酸的殺菌作用,逃過攻擊繼而破壞胃黏膜,引致慢性發炎或胃壁潰瘍,所以國際癌症研究機構早已將此菌界定為可引致胃癌的「第一類致癌物」。當胃部被幽門螺旋桿菌攻擊並誘發長期炎症,可導致胃黏膜細胞變異,變得像負責吸收養份的腸道細胞(即「腸化生」),失去保護胃壁的功能。若變異情況不受控,便有機會演變成胃癌。

然而大部分患者可以是沒有病徵;當病情演變成胃炎,患者有機會出現胃脹噯氣、腹脹、噁心和嘔吐等症狀,向醫生求診及進行胃鏡檢查和幽門螺旋桿菌吹氣測試後,才知悉確診。

滅菌治療減癌變風險

一旦診斷感染幽門螺旋桿菌,醫生會按病人情況處方滅菌療程:患者需同時服用3種藥物,當中包括抑制胃酸分泌藥物及兩款抗生素。完成療程後,約8成以上患者能成功清除體內幽門螺旋桿菌。

陳太完成滅菌療程後已沒大礙,並再進行幽門螺旋菌吹氣測試作覆檢,結果顯示為陰性。惟醫生提醒她即使接受治療後成功滅菌,將來仍有機會復發或重覆感染。因此告誡她應改善飲食習慣,包括:

西蘭花有效對抗幽門螺旋桿菌

  • 保持均衡飲食,可多吃含有異硫氰酸鹽的西蘭花、花椰菜和捲心菜,有效對抗幽門螺旋桿菌預防癌症
  • 避免吃未徹底煮熟、辛辣、酸性蔬果等刺激胃壁的食物
  • 避免飲汽水和碳酸飲料、酒精,以免加劇胃部不適
  • 戒吃加工肉類、高脂油炸食品等較難消化食物
  • 可服用益生菌補充劑恢復腸道微生態平衡,增強免疫力阻礙幽門螺旋菌繁殖。

圖片來源:photoac

———————

蘇勇柏醫生

作者:蘇勇柏醫生為英國皇家全科醫學院院士。

更多Dr. So的專業分享文章,請按【蘇勇柏醫生健康資訊

 

最新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