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Home Blog Page 51

中醫冬至飲食建議 推薦3款湯水+2款茶飲

冬至飲食養生

冬至養生|冬至是北半球全年中白天最短、夜晚最長的一天。由於氣溫寒冷,人們會進行「補冬」,即通過食用滋補食物來增強體質,以助於驅寒保暖,增強免疫力。在中醫角度,又有什麼要注意又或者食什麼應節食品,註冊中醫師 – 郭莹莹有以下建議:

Q:冬至的飲食與準備?

冬至是二十四節氣之一,標誌著一年中白天最短、夜晚最長的時刻。這一天,廣東人聚餐經常選羊腩煲、煲仔飯、蛇羹、湯圓等主要因為:

  1. 進補:冬至時節,天氣寒冷,人體需要更多的熱量來保暖,羊肉、蛇肉、米飯具有溫補作用,有助於增強身體的陽氣。
  2. 圍爐團聚:這些傳統菜式通常是在家庭聚會時享用,象徵著團圓和和諧,也有助於促進家庭成員之間的情感交流,所以湯圓是當天常見的甜品。
  3. 滋補強身:煲仔飯中的米飯和配料能提供充足的能量,蛇羹則以其高蛋白和滋補的特性,幫助增強免疫力。羊肉有補陽溫暖的特性。

Q:可推薦適合冬至飲的湯水?

1. 羊肉湯

  • 湯料功用:羊肉具有溫陽散寒的效果,適合冬季進補。
  • 適用人群:陽虛、怕冷的人群。
  • 飲用宜忌:腸胃不佳、陰虛內熱者應適量。
  • 注意事項:羊肉性熱,過量食用可能導致上火。

2. 黃耆杜仲雞湯

  • 湯料功用:黃耆能補氣,杜仲則有助於強筋健骨,雞肉補中益氣。
  • 適用人群:氣虛、體質虛弱的人士,特別是經常感到疲勞者。
  • 飲用宜忌:有高血壓的人應適量。
  • 注意事項:黃耆性溫,過量使用可能導致上火,建議根據自身情況調整用量。

3. 花膠雞湯

  • 湯料功用:花膠滋陰潤燥,雞肉則能補中益氣。
  • 適用人群:虛弱、產後恢復的人士。
  • 飲用宜忌:對海鮮過敏者應避免。
  • 注意事項:孕婦可適量飲用,但需注意食材的新鮮與衛生。

冬至養生

Q:可推薦冬季補氣血茶飲?

1. 桂圓紅棗茶

  • 材料:桂圓肉、紅棗、枸杞
  • 功效:桂圓有助於補心安神,紅棗能養血潤燥,枸杞則有明目和滋補肝腎的作用。
  • 適用人群:氣血不足、容易疲倦、失眠的人群。
  • 飲用宜忌:糖尿病患者應控制用量,過量食用紅棗可能導致上火。
  • 沖泡方法:將所有材料放入熱水中,浸泡約10-15分鐘即可飲用。

2. 黃耆薑茶

  • 材料:黃耆、干姜、蜂蜜(可選)
  • 功效:黃耆能補氣健脾,干姜溫陽散寒,適合冬季保暖。
  • 適用人群:氣虛、怕冷、容易感冒的人群。
  • 飲用宜忌:陰虛內熱者應適量,過敏體質者需注意。
  • 沖泡方法:將黃耆和干姜放入熱水中,煮沸10分鐘,根據口味添加蜂蜜後飲用。

冬至養生

Q:冬至常見不適及調理建議?

1. 感冒

  • 不適症狀:喉嚨痛、咳嗽、發熱、全身酸痛等。
  • 調理建議 
    • 多喝水:保持身體水分,幫助排毒。
    • 飲用熱湯:如雞肉湯或生薑紅棗湯,具有舒緩作用。
    • 適量休息:充足的睡眠有助於恢復免疫力。
    • 避免冷食:減少寒涼食物的攝入,以免加重病情。

2. 關節疼痛

  • 不適症狀:關節僵硬、疼痛,特別是在寒冷潮濕的天氣中。
  • 調理建議 
    • 補充溫熱食物:如羊肉湯、杜仲雞湯等,有助於溫補關節。
    • 保持活動:適度的運動有助於促進血液循環。
    • 注意保暖:關節部位避免受寒。

3. 消化不良

  • 不適症狀:腹脹、腹痛、食慾不振等。
  • 調理建議 
    • 少食多餐:避免暴飲暴食,選擇易消化的食物。
    • 可以結合飲用山楂茶、陳皮茶

4. 流感

  • 不適症狀:類似感冒,但症狀更重,如高燒、持續咳嗽、全身肌肉疼痛等。
  • 調理建議 
    • 保持室內通風:避免病毒傳播,保持空氣流通。
    • 補充營養:多吃富含維生素C的食物,如橙子、奇異果等,以增強免疫力。
    • 預防感冒茶:如甘草、薄荷、防風、荊芥等,有助增強抵抗力。
    • 休息與睡眠:充分的休息能加速恢復,建議避免劇烈運動。

Q:糯米製品的宜忌?

糯米在冬季常被用於製作各種食品,如湯圓。糯米能提供熱量和能量,特別適合寒冷的季節。適當服用糯米,有養脾胃作用。

  • 糯米含有較高的黏性,對於消化系統較弱的人來說,可能會造成消化不良、腹脹等問題。
  • 過量食用糯米產品容易造成腸胃負擔,導致便秘或腹脹。
  • 特別是對於年長者或腸胃功能較弱的人,應避免食用過多。
  • 某些湯圓內餡糖分高,高血糖人士需留意

冬至養生

糯米的益處與害處

益處

    • 糯米能夠提供持久的能量,並且有助於增強脾胃功能。
    • 常見的糯米製品如湯圓和粽子,能增加冬季的暖意和情感連結。

害處

    • 太多糯米會導致消化不良,可能會影響食慾,造成身體不適。
    • 食用過多糯米產品,可能導致體重增加及其他健康問題。

糯米會導致肌肉關節疼痛?

  • 因為糯米有補益作用,過量食用可能導致腫脹的關節更加不適。
  • 對於有關節問題的人,建議適量食用,或急性發作期避免食用。
註冊中醫 - 郭莹莹 中醫師
註冊中醫 – 郭莹莹 中醫師

尿布疹預防與治療:全方位指南

尿布疹

尿布疹是嬰幼兒常見的皮膚問題,正確的預防和治療對寶寶的舒適和健康至關重要。本文將詳細介紹不同類型的尿布疹、預防策略以及關鍵治療要點。

尿布疹的類型

  1. 刺激性尿布皮炎:最常見的類型,由長時間接觸尿液和糞便中的水分引起。
  2. 酵母菌感染(念珠菌):通常在刺激性皮炎未及時治療時發生,導致真菌感染。
  3. 細菌感染:較少見,可能表現為膿疱症。
  4. 過敏反應:可能由對尿布材料、濕巾或護膚霜的敏感引起。

預防尿布疹策略

  1. 頻繁更換尿布:當尿布濕或髒時立即更換,以減少皮膚接觸刺激物的時間。
  2. 透氣時間:讓寶寶短時間不穿尿布,讓皮膚透氣。這有助於減少濕氣,促進皮膚癒合。
  3. 使用屏障霜:每次換尿布時塗抹含氧化鋅或凡士林的厚層屏障霜或軟膏。這些產品可以保護皮膚免受濕氣和刺激物的影響。
  4. 溫和清潔:用溫水和軟布輕輕清潔尿布區域。避免使用含酒精或香料的濕巾,因為它們可能刺激皮膚。
  5. 正確尿布尺寸:確保尿布合身,不要太緊,以防止摩擦並允許空氣流通。
  6. 選擇合適的尿布:研究表明,一次性尿布可能比布尿布更不容易引起尿布疹,因為它們具有更好的吸水性。

尿布疹

關鍵治療尿布疹要點

  1. 保持區域清潔乾燥:尿布疹的主要治療是保持受影響區域清潔乾燥。經常更換尿布,使用溫和的清潔方法。
  2. 屏障霜:使用含氧化鋅或凡士林的護膚霜來保護皮膚。應該大量塗抹,如果之前的塗層仍然乾淨,可以直接在上面再塗一層。
  3. 避免刺激性產品:避免使用含有香料、酒精或其他潛在刺激物的產品。如果某種產品似乎使疹子惡化,請停止使用。
  4. 抗真菌治療:如果懷疑有酵母菌感染,可能需要使用抗真菌霜。應按照醫護人員的指示使用。
  5. 氫化可的松霜:對於嚴重的炎症,可能會建議短期使用溫和的氫化可的松霜。
  6. 諮詢醫生:如果疹子在幾天的居家治療後沒有改善,或者情況惡化,請諮詢醫生。他們可能會建議處方治療或進一步評估。

預防和治療尿布疹涉及良好衛生習慣、使用保護性屏障霜以及在出現疹子時及時紓緩及治療的組合。其實尿布技術的進步,如超吸收和透氣材料,已被證明可以減輕尿布皮炎症狀的嚴重程度,而頻繁更換尿布更能預防這種常見的嬰幼兒皮膚問題。

圖片來源:photoac

年度交通主題「叮叮科創大賽」 皇仁舊生會中學/嘉諾撒聖瑪利書院奪冠

叮叮科創大賽

香港電車(叮叮)姊妹公司tramplus主辦的「叮叮科創大賽」決賽在日前(12月14日),於在香港科技大學圓滿結束。比賽以「匯聚傳統與創新,重塑叮叮觀光體驗」為主題,中文組和英文組的冠軍分別由皇仁舊生會中學的同學,以及嘉諾撒聖瑪利書院的同學奪得。

年度交通主題「叮叮科創大賽」結果出爐

今屆比賽一共收到近半百份計劃書,決賽當日有20隊入圍隊伍,各自解說其重塑叮叮觀光體驗的構思,並針對遊客體驗等領域提出STEAM方案。之後經過票選,三甲隊伍再向在場人士詳細介紹他們的STEAM方案,並輔以模型和軟件作示範。評審根據科技元素及創意、旅遊體驗、可行及實用性、表達技巧、社區參與等準則,選出中文組和英文組的冠軍。冠軍獲頒HK$10,000現金獎,以及享有一個月免費電車車身廣告,進一步向外界宣揚其獲勝的旅遊體驗方案。

叮叮科創大賽|皇仁舊生會中學:電車體驗館 設模擬駕駛體驗+互動遊戲

中文組的冠軍由皇仁舊生會中學的同學提出的方案「電車體驗館」奪得,方案主張在海濱設置電車展覽,展出多款不同型號的電車,並設置模擬駕駛體驗及互動遊戲,供參觀者打卡,旨在吸引市民和旅客了解香港電車和本地歷史。參賽學生指「沉浸式互動體驗可讓參加者感受電車紮根香港的濃厚文化。」

叮叮科創大賽|嘉諾撒聖瑪利書院:”Tram”endous Tramways 以AR提供「貼地」電車體驗

英文組冠軍方案是來自嘉諾撒聖瑪利書院學生的「”Tram”endous Tramways」,方案積極推動將電車轉化為獨特的旅遊及文化體驗,包括以「本地主題」混合擴增實境 (AR)技術裝飾電車,並利用 LED 燈牌將生命力注入每部叮叮,營造電車在路上相遇的互動景象,為旅客提供前所未有的「貼地」電車體驗。此外,參賽學生也提議舉辦攝影比賽,鼓勵乘客和旅客在社交媒體分享香港電車這一標誌性交通工具的魅力。

得獎名單

獎項 中文組得獎隊伍 英文組得獎隊伍
  得獎學校(計劃書名稱)
冠軍 皇仁舊生會中學 (電車體驗館) 嘉諾撒聖瑪利書院 (“Tram”endous Tramways)
亞軍 萬鈞匯知中學 (叮叮講新意.觀遊重塑齊) 英皇佐治五世學校 (Ding Ding Discoveries: The Time Travelling Tram)
季軍 華英中學 (出門一叮.慢漫遊) 聖馬可中學 (Hong Kong Tramwait)
最佳創新獎 嘉諾撒聖方濟各書院 (乘電車跨過大海:電影觀光電車) 英皇佐治五世學校 (Ding Ding Discoveries: The Time Travelling Tram)
最佳設計獎 保良局馬錦明夫人章馥仙中學 (揭示叮叮獨特魅力,打造非凡出行體驗) 德望學校 (TravelM) 
最佳匯報獎 聖保祿中學 (電車車廂上的香港縮影) 英華女學校 (Shooting In Trams!)
最佳社會貢獻獎 華英中學 (出門一叮.慢漫遊) 香港浸會大學附屬學校王錦輝中小學(TramFoodies AR Tour)
最佳可持續發展獎 皇仁舊生會中學 (電車體驗館) 香港真光中學 (TramVision)
最佳科技實踐獎 萬鈞匯知中學 (叮叮講新意.觀遊重塑齊) 喇沙書院 (TraM Rail, Mixed Reality)
最受觀眾喜愛獎 – 第一名 聖保祿中學 (電車車廂上的香港縮影) 德望學校 (TravelM)
最受觀眾喜愛獎 – 第二名 華英中學 (出門一叮.慢漫遊)

寧波第二中學 (香港首創美食電車之遊)

香港青年協會李兆基書院 (Tramways to the World)

英皇佐治五世學校 (Ding Ding Discoveries: The Time Travelling Tram)

圖片來源:叮叮科創

依孩子年齡 進行不同的方式培養仁愛精神

仁愛

仁愛是一種關心他人、同情心和無私奉獻的精神。對於孩子來說,仁愛意味著理解他人的感受,幫助需要幫助的人,並且在日常生活中表現出善良和關愛。培養孩子的仁愛精神需要從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做起,通過分享、幫助、同理心和志願服務等方式,讓孩子逐漸理解和實踐仁愛的價值。這不僅能夠幫助他們成為更有愛心和責任感的人,還能夠促進他們的社會適應和人際關係發展。

根據孩子的年齡,進行不同的方式培養仁愛精神

幼兒期(3-6 歲)

  1. 分享:教導孩子與朋友分享玩具和食物,讓他們明白分享的快樂。
    • 例子:當朋友來家裡玩時,鼓勵孩子分享自己的玩具,並表揚他們的行為。
  2. 簡單的幫助:讓孩子參與簡單的家務,幫助家人。
    • 例子:讓孩子幫忙整理玩具或遞送物品,讓他們感受到幫助他人的成就感。

兒童期(7-12 歲)

  1. 同理心:通過故事和角色扮演,教導孩子理解他人的感受。
    • 例子:閱讀關於友誼和關愛的故事,並討論故事中的角色感受。
  2. 社區服務:參與簡單的社區服務活動,如清理公園或幫助鄰居。
    • 例子:組織一次家庭活動,帶孩子一起去公園撿垃圾,並解釋這樣做的意義。

仁愛

青少年期(13 歲以上)

  1. 志願服務:鼓勵孩子參加志願服務,幫助社區中的弱勢群體。
    • 例子:參加當地的食物銀行或老人院的志願者活動,讓孩子體驗幫助他人的快樂。
  2. 倡導和領導:鼓勵孩子在學校或社區中發起關愛他人的活動。
    • 例子:組織一個募捐活動,為需要幫助的家庭籌集資金,並讓孩子負責計劃和執行。

圖片來源:freepik

聖誕新年鮮色應節服飾或致敏!專家教路嬰幼兒冬季穿衣4大貼士

應節服飾

聖誕新年,不少父母都愛為小孩添置鮮色應節服飾,不過原來不少鮮艷裝扮衣飾、以及保暖內衣的質地及染料可引致皮膚敏感!另外每當冬天寒流襲港,很多家長都會幫子女包到成隻「粽」,但過度保暖有機會令嬰兒缺氧,不妨參考專家建議嬰幼兒冬季穿衣4大貼士,為子女好好挑選合適衣物好過冬!

慈慧幼苗合作伙伴  香港理工大學紡織及服裝學院助理教授葉曉雲博士的分享!

防缺氧及皮膚敏感之苦 嬰幼兒要穿得有法

香港的冬天忽冷忽熱,每當寒流襲港,很多家長都會趕忙將子女包裹成一隻「粽」般,又或替他們穿上保暖內衣,讓他們暖笠笠度過嚴冬。原來過度保暖有機會令嬰兒出現「嬰兒捂熱綜合症」,後果可大可小;至於保暖內衣的質料或新年服飾的染料,亦有可能引起小朋友皮膚敏感,所以家長替子女準備禦寒衣服或拜年服飾時,必須額外留神。

過度保暖易成捂熱綜合症

「嬰兒捂熱綜合症」又名「嬰兒悶熱綜合症」或「嬰兒蒙被缺氧綜合症」,多出現在4個月以內的嬰兒身上,在冬季及春季天氣較寒冷時較大機會發生,成因是過度保暖或捂悶過久所引致。

症狀包括:

  • 嬰兒先出現高熱,體溫一般在40度以上,最高可達至42度以上;
  • 其後大汗淋漓,濕透衣服和被子;
  • 再出現脫水的情況(眼窩下陷、囟門凹陷、口唇、皮膚乾燥);
  • 甚至面色蒼白、呼吸急促或不規則(快慢不一)或呼吸暫時停止,口唇、指甲呈青紫色、反應遲鈍、抽搐、嚴重會出現昏迷或呼吸衰竭。

要避免嬰兒出現「嬰兒捂熱綜合症」,家長不宜將嬰兒包裹得太緊或太厚、保暖過度或缺乏新鮮空氣,以免令他們呼吸困難。建議家長替嬰兒穿着一件比較柔軟貼身的棉質打底衫,外層加一件厚面衫及棉背心,除了有保暖效果之外,亦不會妨礙他們的手腳活動。

另外,家長亦不要忽略嬰兒的頭部保暖,應為他們準備一頂薄薄的帽子,或用紗布分別紮起相同一邊的兩隻角位,形成一頂紗布帽子,同樣有保暖作用。在嬰兒睡覺時,家長可以在嬰兒身上加一張被子,但不要太厚或太重;若果天氣太寒冷,可以使用暖風機,但一定要保持室內空氣流通。

選擇保暖內衣 防皮膚敏感

家長除了避免嬰兒出現「嬰兒捂熱綜合症」之外,家長同樣要留意,當你們為小朋友加添保暖內衣時,保暖內衣的質料會否令他們造成皮膚感敏和有刺刺的不舒服感覺?若小朋友的皮膚出現紅疹時,家長應立即脫掉小朋友的保暖內衣,為他們塗上沒有香料成份的保濕潤膚膏,再穿上純棉質的內衣。

由於某些保暖內衣的樣本驗出有微量游離甲醛,建議家長購買保暖內衣後,要先清洗一次,才讓小朋友穿着。

香港理工大學紡織及服裝學院助理教授葉曉雲建議家長,給嬰兒穿一件舒適的純棉內衣,加一件「夾乸衣」,最後在外面加一件擋風的外套已達保暖的作用。針對年紀較大的小朋友,家長可以因應小朋友的需要,包括:保暖程度、是否有皮膚敏感情況及活動量(即出汗程度),選購適合的保暖內衣。

葉博士補充,一般保暖內衣多以聚酯纖維(Polyester-即人造纖維),或羊毛組成,這些微細的人造織維或呈鱗片狀的羊毛織維可以儲存更多空氣,從而產生保暖效果,密度愈高,保暖程度愈好;但人造纖維保暖內衣的缺點是吸濕功能較弱,當冬天天氣乾燥,再加上小朋友的皮膚乾燥,容易出現皮膚敏感,所以家長在選購保暖內衣時要加倍留意。

聖誕新年期間,不少家長都會買應節服飾給子女穿上,增添節日氣氛。雖然近年比較少嬰兒因為穿着這些服飾導致皮膚敏感,但家長選購這些服飾時,都要小心,以防萬一。

1. 避免穿太鮮色服飾

葉博士解釋,有些衣服的染料可能未達標準,或在固色程序上未達至理想的效果,令衣服脫色,所以家長盡量不要選擇太過鮮色或熒光色的服飾給嬰幼兒穿着,以免他們不小心用舌頭舔到衣物上的顏料,或接觸到皮膚,引起皮膚敏感。建議家長為小朋友購買新的衣服時,先用「手洗」的方法洗擦衣服,如衣服嚴重脫色,甚或只用乾布抹衣服時都會脫色,便不宜讓嬰幼兒穿着。

2. 棉質內衣作打底

至於一些帽子或披肩,葉博士指由於不是直接觸嬰幼兒的皮膚,所以不會有太大問題;建議家長替小朋友先穿着一件棉質內衣打底,然後才穿上應節服飾,讓肌膚不會直接接觸到衣服。另外,家長亦要留意這些服飾有沒有附上小配件或吊飾,以免刮傷嬰幼兒的皮膚。

以上資料部份內容由註冊護士整理、經香港大學名譽助理教授何寶琪醫生審批,以及由香港理工大學紡織及服裝學院助理教授葉曉雲博士提供,並由 慈慧幼苗 發文

孩子首次獨自乘搭公共交通工具的年紀愈推愈後? 【醫生MAME教養術】

交通工具

說來慚愧,我家女兒從小就是那種坐私家車、點對點、從來沒有在街道上走過路的「港孩」。 跟許多我認識的家長一樣,孩子唯一乘搭公交的機會,就是在參與小學面試前夕,特地帶去搭一轉巴士、小巴、渡輪、港鐵、纜車、吊車;好讓被校長問到時,可以說出各種交通工具的名稱。

為什麼會這樣呢?純粹是因為我們作為家長的懶惰!懶得去安排行程,懶得去預留時間,懶得去簡化行裝方便上路,也懶得花心思與孩子在交通時間上相處、互動。

孩子愈少乘搭公共交通工具,家長便愈覺得孩子無法自行乘搭;故此,孩子獨自出行的年紀便往後推了。

其實不是孩子不能夠。現今的科技,既有手機,亦有巴士小巴到站時間程式,基本上不太可能會迷路。會被壞人騷擾或拐騙嗎?街上到處都是監控鏡頭,見義勇為的路人也不少;孩子們亦不是笨蛋,學校裡有教授安全意識。在這個城市裡,基本上是非常安全的。

對於經濟可以負擔的家庭來說,坐私家車最方便,其次是uber、計程車:時間容易安排,乾淨衛生,不怕行裝過重,容易追蹤孩子去向;最要緊是,無需慢慢把著手教孩子,哪兒等車,哪裡下車;萬一孩子弄錯了,又要重頭教起。

交通工具
圖片來源:許嫣醫生

其實,家長之所謂擔心「不安全」、「街上多病菌」、「孩子拿著重物」、「被人撞倒」、「等車辛苦」、「怕遲到」等,主打就是一個「懶」字:怕麻煩、不想多做計劃、不想教、怕做善後工作。

於是,我一直躲懶著去。

「慶幸」的是,當女兒升上中學,才發覺原來中學沒有校車!所以暑假時,我不得不教她如何乘搭公共交通工具上學、回家。

我和女兒的冒險旅程

已經二十年沒有搭過小巴的我,其實也是戰戰兢兢的。我和女兒研究路線,看了地圖,確定轉車地點,計算時間,下載等車程式,在她手機上安裝了追蹤。即使做足準備,也是擔心會搭錯車;所以幾次「試搭」,實際上是我和大女兒一同冒險的旅程。有時候,還要靠她去看手機地圖尋找小巴站位置,因為我不擅長看地圖。然後,她被街上景物吸引住了,轉頭就忘記路線,於是我又要多安排一天,一起再試搭。

公共交通工具
圖片來源:PhotoAC

不過,獨自乘搭交通工具始終不是「火箭科學」;當學懂之後,其他交通工具也變得非常容易了。不到半個月,女兒放學之後,還懂得沿途逛商店、買糖果、揀文具、受妹妹所托買零食等,不亦樂乎。雖然有時候會埋怨等小巴很累、背著書包很重;但整體上,我相信她還是頗享受那一點兒的自由、空間,以及獨立自理帶來的滿足感。

許嫣醫生

撰文:許嫣醫生

本身是學霸的醫生媽媽許嫣(會考9A、A-LEVEL 4A入醫學院),12歲和10歲的女兒就讀傳統名校,但從未試過補習。對女兒的學習有一套心得,並寫成《醫生媽媽的親子教養術——12個教養策略 x 28個小學生考試秘笈》。

BB 掃風:功效、技巧及重要性全解析

BB掃風

掃風是照顧嬰兒的重要環節,對BB的舒適和健康都有重要影響。本文將詳細介紹 BB 掃風的功效、程序、技巧,以及不掃風可能帶來的影響,並提供學習掃風的資源建議。

掃風的功效

掃風對 BB 有以下幾個重要的好處:

  1. 舒緩吞氣問題:BB 在餵奶時經常會吞入空氣,這可能導致不適。掃風有助於釋放這些困在腸胃中的空氣,讓 BB 更舒服。
  2. 減少吐奶:正確的掃風可以降低 BB 在餵奶後吐奶的機會。
  3. 減少煩躁:定期掃風的 BB 可能會比較少出現煩躁或脹氣的情況,整體上更加安寧。

BB掃風

掃風的程序和技巧

以下是幾種有效的為BB掃風技巧:

1. 肩膀法

  • 將 BB 抱在肩膀上,確保支撐好 BB 的下巴。
  • 用空出的手輕輕拍打或揉搓 BB 的背部。

2. 坐姿法

  • 讓 BB 坐在您的大腿上,背對著您。
  • 用手掌平放在 BB 的胸前,支撐 BB 的下巴和下顎(避免壓到喉嚨)。
  • 讓 BB 稍微向前傾,輕輕拍打或揉搓 BB 的背部。

3. 趴臥法

  • 讓 BB 趴在您的大腿上,確保 BB 的頭部高於胸部。
  • 輕輕拍打或揉搓 BB 的背部。

不掃風的影響

如果不為 BB 掃風,可能會導致以下問題:

  • 增加吐奶機會:如果不掃風,困在腸胃中的空氣可能導致 BB 更頻繁地吐奶。
  • 不適和煩躁:如果空氣沒有被釋放出來,BB 可能會變得煩躁或脹氣,感到不舒服。

BB掃風

學習掃風的資源

如果您不熟悉掃風技巧,可以考慮以下資源:

  1. 母嬰護理中心:許多母嬰護理中心提供新手父母課程,其中包括掃風技巧的教學。
  2. 產科醫生或兒科醫生:在產前檢查或 BB 的定期體檢時,可以向醫生請教掃風技巧。
  3. 育兒書籍和雜誌:許多育兒書籍和雜誌都有專門介紹掃風技巧的章節。
  4. 親友經驗分享:有育兒經驗的親友也可能是寶貴的資源,可以向他們學習實用的技巧。
  5. 網上資源

 

掃風是照顧 BB 的重要技能,對 BB 的健康和舒適有重大影響。通過正確的掃風技巧,可以幫助 BB 減少不適,讓餵奶過程更加順利。如果您是新手父母,不要擔心不會掃風,透過上述資源和實踐,您很快就能掌握這項技能。每個 BB 都是獨特的,父母應該觀察 BB 的反應,找出最適合自己 BB 的掃風方法和時機。如果對掃風有任何疑問或擔憂,最好諮詢兒科醫生或其他醫療專業人員的意見。

圖片來源:freepik

秋冬必遊農莊|去大棠有機生態園滑草 親親動物+玩工作坊

大棠有機生態園

天氣清涼,最適合帶小朋友去戶外走走,紓緩學習和生活壓力。Blogger悅.熹.遊早前帶小朋友去大棠有機生態園,可以滑草、攀爬繩網、玩DIY工作坊,兼且餵小動物,一家大細開開心心玩足一天。

大棠有機生態園遊玩體驗

大棠有機生態園 | 1. 玩大型戶外滑草場 攀爬繩網陣

園內設有大型戶外滑草場,小朋友可以體驗在山坡衝刺的刺激感,盡情放電。滑草為自費活動,費用為$60/20分鐘。此外,園內有大型繩網陣、遊樂場、兒童遊戲車等設施,可以玩足一整天。

大棠有機生態園 | 2. 親親動物 餵羊仔+兔仔

去農莊玩又怎麼少得了親親動物的環節?大棠有機生態園設有孔雀屋、動物村,大家可以使用活動套票餵羊仔、兔仔、鯉魚。活動套票為$80/套,一套有4格而不同的活動就代表不同的格數。

大棠有機生態園 | 3. 參加DIY工作坊 製作手工藝

大棠有機生態園設有不同工作坊可以參加,例如羊奶皂、馬塞克杯墊、雪花泥飾物盒、幻彩小晶瓶。

大棠有機生態園

大棠有機生態園

  • 地址:元朗大棠山道11號
  • 交通:乘西鐵到「朗屏」站B出口,轉乘K66接駁巴士到大棠山道路口下車,再沿小路步行約15分鐘
  • 開放時間:上午9時至晚上6時
  • 入場費:成人$130;學生$110(需出示學生證);2歲或以下免費
  • 詳情:按此 

圖片來源:悅.熹.遊 

兒童冬天飲食宜忌 手腳冰冷可能缺鐵 營養師推介5大保暖食物增抵抗力

兒童冬天飲食

兒童冬天飲食宜忌|食慾之冬,大家都會想吃高脂、高熱量和熱騰騰的食物以增加熱能保溫,但營養師指此舉不可取,無論是成人還是小朋友,在冬天也應該依從健康飲食金字塔的原則,以保持均衡飲食。究竟孩子在冬天適宜吃什麼種類的食物,以攝取足夠營養之餘,同時達至身體保溫之效?一文看清幼兒冬天飲食宜忌!

一齊睇睇慈慧幼苗合作伙伴  澳洲註冊營養師、香港營養師協會培訓及發展主任梁曦允的分享!

營養師提供 幼兒冬天進食宜忌

在嚴寒的冬天,成人喜歡吃熱呼呼的食物,例如熱湯、熱的包點、高糖的熱飲、高脂的臘味食物、煲仔飯、打邊爐等,以增加熱能,令身體保暖;但這些都是不健康的食物,所以少吃為妙。究竟幼兒在冬天適宜吃什麼種類的食物,以攝取足夠營養之餘,同時達至身體保溫之效?澳洲註冊營養師、香港營養師協會培訓及發展主任梁曦允提供5款適合幼兒進食的食物,以及飲食小貼士供各位家長參考。

食量大增產熱能

天氣轉變會影響人的體溫、食慾及活動量。人需要維持一定體溫,所以會隨着環境氣溫而自動調節。當人進食後,食物經過消化程序可產生熱能;在寒冷天氣下,人體需要製造更多熱能,以保持一定體溫,所以相比夏天會容易進食較多,有研究亦顯示成人在冬天會偏向選擇一些高脂、高熱量和熱騰騰的食物。

環境因素方面,冬天氣溫下降亦會令人減少進行戶外活動,從而直接影響人的活動量,加上聖誕節及新年等節日,亦會引致食量大增。小朋友所需要的熱量會依照其體重和活動量而定,一個約5、6歲,重18至20kg的小朋友為例,每天約需要15至17千卡,但值得留意的是,除了熱量之外,亦要注意其他營養素的攝取以達至均衡飲食。

兒童冬天飲食宜忌

依食物金字塔飲食

梁曦允解釋,即使在冬天,小朋友每天都應該依從健康飲食金字塔的原則,以保持均衡飲食,攝取足夠的澱粉質、蛋白質、膳食纖維、鈣質及脂肪等營養素。一個5至6歲的小朋友,建議每日攝取3碗份量澱粉質(每碗約250毫升),3份肉(40克相等1份)、1.5至2碗熟的蔬菜、1至2份水果(成人拳頭大小)、2份奶類產品及6茶匙優質脂肪(如堅果及牛油果等)。

栗子

冬天在街頭多出現售賣炒栗子的攤檔,而栗子可作為小朋友健康小食之選。栗子屬含豐富澱粉質和膳食纖維的堅果類食物,小朋友每天宜進食5至6粒栗子作暖胃小食,當中已提供3克膳食纖維,加上細細粒及富口感,小朋友多喜歡吃。

番薯

番薯屬蔬菜類食物,同樣含豐富澱粉質和膳食纖維,且不含脂肪,可以取代主食,以提供熱量之餘亦有飽足感。建議小朋友在正餐時進食成人拳頭般大小的番薯(相等於大半碗飯的熱量)作為主食,再配搭其他肉類和蔬菜,達至均衡飲食的效果。不同顏色的番薯含有不同營養素,例如番薯含有豐富的花青素,有助眼睛健康;色或色的番薯則有維他命A及C,有提升免疫力之效。番薯的做法亦非常簡單,用水烚熟已經可以進食,而且番薯味道清甜,能引起小朋友的食慾。

柑橘類水果

柑橘類水果,例如橙、柑或柚子等都是冬天當造的水果,當中含有豐富維他命C,可維繫免疫力,抵抗病毒入侵,以及減低患上感冒的嚴重性。小朋友每天需要35毫克的維他命C,而一個普通大小的橙已含有70毫克的維他命C;建議小朋友吃整個橙,多於喝鮮榨橙汁,以免攝取過量果糖。

甲殼類食物

小朋友經常手腳冰冷,可能是缺乏鐵質所引致,而甲殼類食物,例如蜆和蠔等都是鐵質豐富的食物,含量甚至高於紅肉,且有豐富的蛋白質,是健康的海產食物。小朋友每日需要10毫克鐵質及20毫克蛋白質,而100克的蜆肉或蠔已含有3毫克鐵質及26克蛋白質,所以小朋友進食少量已經能攝取足夠的營養。建議家長可以將蜆用烚的煮法,又或加入昆布、豆腐等食材煲成日式湯,亦可做成蜆肉意粉,又或煲蠔仔粥等都是恰當的做法。

菇菌類食物

冬天小朋友較少外出,以致減少透過陽光來攝取維他命D的機會,所以可以進食菇菌類食物,例如磨菇、冬菇及草菇等來補充維他命D,小朋友每日只需吸收5毫克維他命D已足夠,而100克經陽光照射或紫外線處理的菇菌類食物已含有10毫克維他命D。建議家長可以用磨菇炒蛋作為小朋友的早餐,又或用來作意粉佐料等,都是營養豐富又美味的菜式。

選擇健康飲品

除了注意選擇食物之外,很多小朋友都不喜歡喝水,但冬天天氣乾燥,補充水份尤為重要,建議小朋友每天最少要喝5至6杯水,當中包括湯水或其他飲料。很多小朋友會在下午茶時間喝一杯熱朱古力,但坊間所賣的朱古力飲品沖劑多含糖份,屬高熱量的流質飲料;建議家長選用原味可可粉、肉桂粉或黑芝麻粉,混以低脂或脫脂奶及少許蜜糖(不建議加煉奶或白砂糖),便做成一杯健康又暖胃的熱飲;又或以加鈣的植物奶,例如豆奶、杏仁奶、燕麥奶及米奶等取代其他熱飲,同樣適合小朋友飲用。

採用天然調味

家長亦要留意菜式的味道和醬汁,有些小朋友喜歡吃濃味及多醬汁的食物,例如咖喱汁、忌廉汁及蠔油等,當中鈉質和脂肪含量較高,長遠更會影響小朋友的血壓和血管問題,所以家長可以用一些天然的香料及調味料,例如黑白胡椒、薑、葱及蒜等取代鹽、豉油、雞粉及蠔油等調味料,以減少吸收鈉的攝取量;如非必要使用現成的調味或湯料,建議使用一半份量,又或加以清水中和。

食物種類

營養價值

5-6歲小朋友每日所須攝取量

栗子

澱粉質和膳食纖維
  • 5至6粒栗子,能提供3克膳食纖維

番薯

  • 澱粉質和膳食纖維
  • 紫番薯含有豐富花青素,有助眼睛健康;黃色或橙色的番薯則有維他命A及C
  • 進食成人拳頭般大小的番薯(相等於大半碗飯的熱量)作為主食
  • 建議每日攝取三碗份量澱粉質(每碗約250毫升)
  • 18克纖維

柑橘類水果

維他命C和膳食纖維

每天需要35毫克維他命C。一個普通大小的橙已含有70毫克的維他命C

甲殼類食物

鐵質及蛋白質

每日需要10毫克鐵質及20毫克蛋白質。100克蜆肉已含有近7毫克鐵質及26克蛋白質

菇菌類食物

維他命D

每日需要攝取5毫克維他命D。100克經陽光照射或紫外線處理的菇菌類食物已含有10毫克維他命D

以上資料由慈慧幼苗合作伙伴 澳洲註冊營養師、香港營養師協會培訓及發展主任梁曦允提供

 

胎教:孕育健康寶寶的科學之道

胎教

胎教,也稱為產前教育,是指為準父母提供的一系列信息和技能,旨在促進孕期健康生活方式,並為分娩和育兒做準備。它涵蓋了多個方面,包括營養、體育活動、分娩過程、母乳餵養和產後護理等。胎教的目標是讓父母掌握知識和信心,能夠就孕期和育兒問題做出明智的決定。

胎教是否有效?

科學研究表明,胎教確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母嬰健康結果。系統性回顧研究強調,產前教育可以減少與分娩相關的恐懼和焦慮,增強準媽媽們的自我效能感。這種提高的自我效能感可以帶來更好的分娩結果,包括降低剖腹產率和改善產婦心理健康。

胎教

在家輕鬆進行胎教方法

1. 音樂胎教

每天播放 20-30 分鐘舒緩的古典音樂、輕柔的自然音效或溫和的兒歌。保持音量適中,避免過於嘈雜的聲音。這可以對胎兒的大腦發展產生積極影響。

2. 閱讀胎教

大聲朗讀書籍或故事,用溫柔的聲音與胎兒交流。選擇正面、富有啟發性的內容,這不僅可以刺激胎兒的聽覺發展,還能增進母嬰情感連結。

3. 觸摸胎教

輕輕撫摸或按摩腹部,同時和寶寶說話。這種互動可以增強母嬰之間的情感紐帶,也能讓胎兒感受到愛與安全。

4. 營造良好的情緒環境

保持愉悅、平和的心態對胎教至關重要。練習冥想、瑜伽或深呼吸等放鬆技巧,減少壓力,營造積極的情緒環境。

5. 健康飲食

均衡的營養直接影響胎兒的發展。多食用新鮮蔬果、全穀物和優質蛋白,適量補充必要的維生素和礦物質。

6. 溫和運動

在醫生建議下進行適度的運動,如散步、孕婦瑜伽等。這可以促進血液循環,提高胎兒的氧氣供應,有利於胎兒大腦發育。

7. 與伴侶共同參與

鼓勵伴侶一起參與胎教活動,如一起閱讀、聊天或播放音樂。這不僅有利於胎兒發展,還能增進家庭關係。

溫馨提示

要知道,胎教最重要的是創造一個充滿愛與關懷的環境。保持輕鬆愉快的心態,享受與寶寶互動的每一刻。適度進行胎教,不要給自己太大壓力,相信自然而然的母愛就是最好的胎教。

圖片來源:freepi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