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Home Blog Page 3

兒童常見夜遺尿問題 家長先了解原因勿指責

李太很苦惱應否讓就讀小四的兒子參加學校夏令營,因為兒子仍有尿床問題,她擔心兒子會因此被其他同學嘲笑「咁大個仲瀨尿」。另有家長為了減少子女夜尿情況,不惜每晚強行喚醒小朋友上廁所,甚至大聲喝罵。

事實上,這些方法無助解決問題,反而對子女構成巨大的心理壓力,破壞親子關係,更讓大人小朋友又會因睡眠不足導致精神渙散,長遠影響身心健康。全科醫生蘇勇柏醫生會講解家長可如何正確改善子女夜遺尿問題。

 

認識夜遺尿

夜遺尿又俗稱夜間「瀨尿」,在幼兒期十分普遍。五歲以上的兒童日間排尿正常,但在睡眠中不自主排尿(每週多於兩次且持續三個月以上),便是夜遺尿。

中年女性夜尿頻繁

夜遺尿成因分兩大類

夜遺尿可分為兩類:原發性(指兒童在成長過程中一直未能控制夜遺尿)和繼發性(指兒童在連續六個月能有效控制夜間排尿後,再度開始有夜遺尿的現象)。

 

原發性夜遺尿大多數成因未明,而相關因素亦是孩子無法控制或改變的,包括:

  • 生理因素:如膀胱容量不足、抗利尿激素分泌不足等;
  • 遺傳:家族中(尤其是父母)有遺尿史的孩子,更易受影響;
  • 發展因素:排尿功能可能較為遲熟;

 

至於繼發性夜遺尿成因或與以下情況有關:

  • 心理與環境因素:焦慮、壓力或情緒問題;
  • 因睡眠環境改變或過度疲勞;
  • 其他疾病引致,例如便秘、尿道炎、糖尿病和腎臟功能受損等

 

夜遺尿特徵

夜遺尿的特徵通常是在夜間睡眠中無法控制排尿,但日間排尿正常。若伴隨白天尿頻或尿急的情況,則需注意是否與膀胱功能相關。尿床的頻率因人而異,從偶爾到每晚不等。

Funny boy with water bottle in studio shot

家長可怎樣做?4個行為療法改善夜遺尿

大部分孩童都會自然痊癒,家長無需過慮。視乎病情需要,醫生或會使用藥物治療,但須注意藥物初時見效較快,但停藥後易再復發,且有機會出現副作用,故一般建議家長先採用行為療法,包括:

  • 改善孩子生活習慣,如睡前兩小時限水及睡前排清尿液;
  • 家長可跟從醫生建議為孩子定出飲水和排尿的時間表,讓子女按著時間表定時飲水和排尿,令膀胱習慣在若干程度漲滿時才排尿;
  • 考慮夜間使用尿床感應器,感應器遇上尿濕時會發出聲響,喚醒孩子起床小便,從而訓練孩子的「條件反射」:每當感覺到膀胱漲滿時,便自動起床小便;
  • 若子女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因夜遺尿嚴重受損、學業倒退或人際關係惡化,建議家長安排子女進行心理治療。

 

家長要明白,夜遺尿不是子女懶惰或刻意造成,可先了解子女出現夜遺尿的原因,避免責駡;若孩子沒有遺尿,翌日應讚賞和鼓勵他們,加強他們的自信心。

圖片來源:freepik

 

蘇勇柏醫生

作者:蘇勇柏醫生為英國皇家全科醫學院院士。

更多Dr. So的專業分享文章,請按【蘇勇柏醫生健康資訊

 

滬江維多利亞學校創辦人孔美琪博士在美國安詳辭世

滬江維多利亞學校創辦人兼總校長孔美琪博士近日在美國安詳辭世,享年約70歲。她的母親、銅鑼灣維多利亞幼稚園暨國際幼兒園創辦人兼校監丁毓珠於2025年7月21日向家長發出通告,公布這一不幸消息,並以沉痛的心情致以深切悼念。丁毓珠在通告中讚揚孔美琪「不僅是維多利亞幼稚園的中流砥柱,更是一盞希望與啟迪的明燈」,她的深切熱情、不知疲倦的奉獻,以及對家長和學生始終如一的支持,將永遠被銘記和珍藏。

教育界的終身奉獻

孔美琪博士投身教育界近40年,於1985年加入維多利亞教育機構,並自1996年起擔任維多利亞小學校長。她是滬江維多利亞學校的創辦人及總校長,帶領學校成為香港知名的國際化教育機構。自1998年起,她將香港的幼教模式推廣至內地,於上海、杭州、蘇州及深圳等地開設幼稚園,累積了豐富的教學領導經驗,見證無數幼兒的成長。她的教育理念強調雙語教學及全面發展,為香港幼兒教育樹立了標杆。

孔博士亦是香港教育大學的創始董事之一,協助建立幼兒教育學院,對培育專業教育人才作出重大貢獻。她曾擔任香港中文大學校董及校長諮詢小組成員,進一步推動教育專業化。此外,她積極參與國際教育事務,曾任世界幼兒教育聯會(OMEP)世界會長,促進全球幼兒教育的發展。

社會服務與榮譽

除了教育界的成就,孔美琪博士熱心社會服務,長期關注兒童及婦女福祉。她曾擔任聯合國兒童基金香港委員會副主席、婦女委員會及平等機會委員會成員,為推動社會平等與兒童權益不遺餘力。為表彰她對學術及社會的卓越貢獻,香港特區政府頒授她銅紫荊星章,並委任她為太平紳士,彰顯其深遠影響。

教育界與社會的悼念

教育局局長蔡若蓮於2025年7月21日在社交媒體發文,對孔美琪博士的離世表示深切痛惜。她讚揚孔博士畢生致力推動優質幼兒教育,對香港教育界貢獻良多,並稱其為「教育典範」。蔡若蓮表示,孔美琪對教育充滿熱誠,深受教育界、家長及學生敬重,並代表教育局同事向孔博士的家人致以深切慰問。

丁毓珠在通告中強調,孔美琪為所有她所觸及的生命注入的正面能量,將對學校及學生產生持久影響。她表示,孔美琪的離世是維多利亞教育機構及整個教育界的重大損失,但她的精神與遺產將繼續啟發後人。

家族教育傳承

孔美琪博士的母親丁毓珠及姨母李丁毓娟於五十多年前創辦銅鑼灣維多利亞幼稚園,開創了香港雙語幼兒教育的先河。孔美琪自小受家庭影響,熱愛教育事業,15、16歲時已開始擔任小老師,笑稱自己「在幼兒園長大」。她於美國修讀兒童心理學及教育,取得雙學位後,曾在當地擔任註冊小學教師,1985年回港後加入維多利亞教育機構,延續母親的理想,將教育版圖擴展至中小學,創辦滬江維多利亞學校(VSA),成為一條龍國際學校。

孔美琪的女兒亦繼承了外婆及母親的幼教事業,三代人逾半世紀在教育界奮鬥,共同打造了香港的「教育王國」。她們的努力不僅改變了無數學生的未來,也為香港教育界樹立了榜樣。

《品牌守護先鋒》青年知識產權短片比賽

活動介紹

由「香港工商品牌保護陣綫」與「大灣區新媒體發展總會」聯合主辦的《品牌守護先鋒》青年知識產權短片比賽,是一項旨在提升年輕人對知識產權(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IPRs)認識的創意活動。這項比賽得到香港海關及知識產權署的全力支持,通過競賽和互動學習,鼓勵年輕人成為保護品牌的積極守護者,並加深他們對知識產權在現代社會重要性的理解,培養保護創意與品牌的意識。歡迎全港中學生踴躍參與,成為知識產權保護的未來領袖!


活動目標

  • 提升知識產權意識:讓學生了解知識產權的重要性及其保護意義。

  • 激發創意表達:鼓勵學生通過短片創作展現對知識產權的理解。

  • 培養創新與媒體素養:提升學生的創新思維與短片製作能力。

  • 關注版權與創新:培育未來具備版權意識的創新人才。


比賽流程

  1. 知識產權學習工作坊:為參賽者提供專業知識與啟發。

  2. 短片創作及社交媒體宣傳:學生創作短片並推廣作品。

  3. 評審及頒獎:由專業評審選出優秀作品並頒發獎項。


參賽資格

  • 對象:香港中學學生

  • 組別

    • 初中組(中一至中三),團體參賽,每組不多於5人。

    • 高中組(中四至中六),團體參賽,每組不多於5人。

  • 限制:每名參賽者只可參加一個組別,並提交一份作品。


短片風格

參賽短片可採用以下形式:

  • 互動式提問:引導觀眾思考知識產權的價值。

  • 案例重演:通過真實或虛構案例展現知識產權議題。

  • 專題介紹:深入剖析知識產權的重要性與應用。


時間表

  • 招募參加者:2025年6月

  • 線上簡介會:2025年7月10日(提供影片重溫)

  • 截止報名:2025年7月31日

  • 評審階段:2025年8月15日前

  • 頒獎禮:2025年9月20日

  • 地點:北角渣華道222號香港海關總部大樓15樓


獎項

每組別獎項

  • 冠軍(1名):獎盃 + 港幣3,000現金 + 嘉許獎狀

  • 亞軍(1名):獎盃 + 港幣2,000現金 + 嘉許獎狀

  • 季軍(1名):獎盃 + 港幣1,000現金 + 嘉許獎狀

  • 優異獎(若干名):港幣600現金 + 嘉許獎狀

特別獎項

  • 最積極參與學校獎
    頒發給參與學生最多的三間學校(冠軍、亞軍、季軍各1名),每校獲獎盃一座。

  • 最具創意獎
    每組別1名,獎勵最具創意且能表達知識產權理解的作品,得獎者獲港幣500元現金券。


評審委員會與準則

  • 評審組成:由主辦機構、協辦機構及支持機構代表組成。

  • 評審準則

    • 內容及表達(50%):是否貼合主題並提升公眾對知識產權的認識。

    • 創意及原創性(25%):短片的創意程度與原創性。

    • 技術表現(25%):拍攝技巧、剪輯流暢度及視覺效果。


參賽作品要求

  • 主題:須符合「品牌守護先鋒」理念,向公眾傳達知識產權的重要性。

  • 原創性:短片必須為原創,不得抄襲或請他人代製。

  • 規格

    • 長度:90秒以內(不多於1分30秒,REEL形式)。

    • 格式:豎屏9:16。

    • 作品簡介:100字以內文字說明。

  • 提交方式:網上報名及遞交,連結:https://forms.gle/zBbmF1jB6J7RTP1K7


查詢方式

如有疑問,請聯絡香港工商品牌保護陣綫秘書處梅小姐:


條款及細則

  1. 每名參賽者限參加一個組別並提交一份作品,重複提交以最後一份為準。

  2. 作品須符合規格,不得含有不雅、暴力或非法內容。

  3. 作品須為原創,未公開發表,且不侵犯任何版權。如有版權糾紛,參賽者自行承擔責任。

  4. 提交作品版權歸主辦機構所有,主辦方可展示、使用或修改作品,毋須另行通知或支付費用。

  5. 主辦機構有權拒絕不符合主題或規格的作品,並可取消參賽或得獎資格。

  6. 得獎者須提供身份證明核實身份,並參與比賽相關宣傳活動。

  7. 評審結果以評審委員會決定為準,不得異議。

  8. 主辦機構保留詮釋及修訂條款的最終權利。

I人?E人?了解自己與孩子的性格傾向,輕鬆規劃未來

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成長環境、經歷和個性也會塑造出截然不同的「心智」。作為父母,我們常會希望孩子在學業上名列前茅,但單單追求高分可能忽略了他們的真正潛能和興趣。透過了解自己和孩子的性格傾向,例如「I人」(內向型)或「E人」(外向型),我們可以更輕鬆地引導他們找到適合的發展方向,同時減少壓力,共同探索未來的可能性。

認識「16種人格」與性格傾向

每個人的人格可以分為16種類型,涵蓋內向(Introverted, I)與外向(Extroverted, E)、直覺(Intuitive, N)與實感(Sensing, S)等維度。這些分類不僅幫助我們了解自己的行為模式,也能洞察孩子的興趣和優勢。例如:

  • E人(外向型):喜歡與人互動,善於表達,適合需要溝通與合作的領域,如行銷、公關或教育。

  • I人(內向型):傾向獨立思考,專注力強,可能在研究、寫作或技術性工作上表現出色。

透過這樣的測試,父母可以初步了解孩子的性格傾向。例如,ENFJ-A型(「主角型」)的孩子通常充滿熱情、善於領導,喜歡幫助他人,可能適合從事社會工作、心理學或管理相關領域。

放下分數執念,發掘多元潛能

父母不應只聚焦於孩子的學業成績,而是應該鼓勵他們探索自己的興趣和長處。例如:

  • 如果孩子是「I人」,他們可能更喜歡獨自鑽研問題,父母可以鼓勵他們嘗試編程、設計或文學創作。

  • 如果孩子是「E人」,他們可能在團隊活動或公開演講中表現出色,可以考慮讓他們參與戲劇、辯論或志願者活動。

這樣的探索不僅能讓孩子找到自己的熱情所在,還能減輕學業壓力,讓他們在成長過程中感到被理解和支持。

輕鬆探討,共同規劃未來

與孩子一起進行性格測試,可以成為一個有趣的家庭活動。父母可以分享自己的測試結果,與孩子討論彼此的性格特點,促進親子間的理解。例如:

  1. 了解彼此的優勢:父母可以問孩子:「你覺得自己最喜歡做什麼?有什麼讓你特別開心的事?」從中發現他們的興趣點。

  2. 開放對話:避免強加自己的期望,而是鼓勵孩子表達對未來的想法。例如,一個內向的孩子可能不擅長公開演講,但對數據分析充滿熱情。

  3. 靈活選科建議:根據孩子的性格傾向,父母可以提供選科或職業規劃的建議。例如,ENFJ-A型孩子可能適合心理學或教育學,而INTJ型孩子可能更適合工程或策略規劃。

結語:放鬆心態,擁抱多元可能

孩子的成長是一場旅程,父母的角色是陪伴而非強求。透過了解「I人」或「E人」的性格傾向,我們可以更有效地支持孩子發掘自己的長處,找到適合的發展道路。放下對分數的執著,讓親子關係更輕鬆,共同探索未來的無限可能。

圖片來源:freepik

中一叩門全攻略:準備清單與實戰Tips

在香港,7月8日是中學學位分配結果公布的大日子。對於家長和學生來說,這一天至關重要。如果孩子被分配到的學校不是心儀的選擇,家長可以通過「叩門」的方式,嘗試爭取進入更理想的學校。本文根據一位去年成功幫孩子叩門進入心儀中學的家長經驗,整理出一份詳盡的叩門攻略,幫助大家有條不紊地面對這個挑戰。


叩門前必做8件事

叩門成功的第一步是充分準備。以下是8個不可或缺的步驟:

  1. 鎖定目標學校
    選擇3至5所目標學校,將其分為「衝刺」(夢想學校)和「保底」(備選學校)兩類,確保有不同層次的選擇。
  2. 預先電子報名
    部分學校提供網上登記服務,家長應提前完成報名,節省放榜日的時間。
  3. 打印小五及小六成績表
    每所學校需要一份成績表,建議多印2份備用,以防萬一。
  4. 準備1至2份影印Portfolio
    製作孩子的活動portfolio,附上參與活動的照片,讓面試時更具吸引力。
  5. 儲存學校電話號碼
    將目標學校的聯絡電話存入手機,避免錯過任何重要通知。
  6. 規劃叩門路線
    根據各校收表截止時間安排行程,準備好叫車App,確保能快速移動。
  7. 帶足夠現金
    部分學校只接受現金支付,建議準備足夠零錢,因為自動售賣機可能不接受八達通。
  8. 攜帶文具和一本英文故事書
    文具用於可能的筆試,英文故事書既能幫助孩子放鬆心情,也可在面試時展示英語能力。

放榜日實戰Tips

7月8日放榜當天,時間緊迫,行動效率至關重要。以下是實戰建議:

  • 全家總動員
    家人分工合作,分頭到不同學校排隊,孩子一到場即可遞交申請表,爭取時間。
  • 必備救命裝備
    • 摺疊凳:排隊時避免站立過久,減輕疲勞。
    • USB風扇:炎熱天氣下特別是在沒有冷氣的操場使用,保持舒適。
    • 雨傘和水:應對多變天氣,防曬或防雨都適用。
  • 影印「派位證」
    根據叩門的學校數量,準備至少3至4份派位證影印本,以備提交。

面試必問題:點解揀我哋學校?

面試是叩門的重要環節,學校常問:「為什麼選擇我們學校?」回答得好能大大提升成功率。

  • 避免的答案
    「因為近」或「Band 1好」——這些回答過於籠統,缺乏針對性,無法打動學校。
  • 建議的答案
    提前研究學校特色,並與孩子的優勢結合。例如:「我欣賞貴校的STEM課程,這與我孩子的科學興趣非常契合。」或「貴校的辯論隊很有名,我孩子擅長表達,很希望參與。」

家長注意事項

叩門過程中,家長的心態和應變能力也很關鍵:

  • 當場被拒不要氣餒
    有些學校可能即時表示不收申請,但家長要保持冷靜,避免影響後續的叩門計劃。
  • 註冊日後仍有机会
    即使官方註冊日結束,學校仍可能致電通知錄取。根據過來人經驗,去年註冊後一小時就接到電話,需在次日中午12點前到原校取回派位證,再趕往新校註冊。

最後溫馨提示

以下是叩門成功的關鍵小貼士:

  • 保持電話暢通
    學校可能隨時聯絡,家長需即時回應並做出決定。
  • 禮貌遞交退學信
    若決定轉校,應向原校提交退學信,有些學校可能退還留位費。
  • 保持冷靜
    無論是排隊還是面試,家長都要淡定自若,避免影響孩子的情緒和表現。

結語

叩門過程充滿挑戰,但只要準備充分、行動迅速,並保持積極的心態,成功機會將大大提升。希望這份攻略能幫助家長們為孩子找到理想的學校。

作者: 黃麗芳博士 親子專欄作家 電台節目嘉賓主持

第一屆區區有旅遊 AI 藝術作品創作大賽

為了推廣「區區有旅遊」及 AI 應用的普及化,善傳慈善基金贊助、新家園協會、香港菁英會、香港青年事務發展基金會、郭偉強立法會議員辦事處、梁秉堅區議員辦事處、互聯網專業協會、香港青年動力協會及佛教沈香林中學聯合主辦「第一屆區區有旅遊 AI 藝術作品創作大賽」。這個比賽旨在利用 AI 技術,將香港島、九龍和新界的特色景點進行二次藝術創作,突出景點的獨特魅力,吸引更多遊客,展示香港「區區有旅遊」的特色,同時推廣青年人應用 AI 進行創作,提升其 AI 素養。

比賽目的

本次比賽希望通過 AI 藝術創作,描繪香港的美好,推動香港旅遊業及地區產業的發展。參賽者將運用 AI 工具,對香港各區的文化景點、經濟特色及與國家安全教育相關的人和事進行創意再現,既展現香港的多元魅力,又提升年輕一代的科技應用能力。

比賽組別與主題

比賽共設三個參賽組別,適合不同年齡層參與:

  • 小學組

  • 中學組

  • 公開組

比賽主題分為以下三類:

  1. 文化景點及非物質文化遺產組
    推廣地區非物質文化遺產或文化景點,例如地標、教堂、寺廟、屋邨等。

  2. 地區經濟組
    推廣地區產業,例如廟街、石板街、漁業、農業、成衣、主題公園等。

  3. 國家安全教育組
    推廣與國家安全教育相關的人和事,例如警察、消防、入境處、地鐵、港交所、公共交通工具及其設施等。

比賽日程

以下為比賽的重要時間節點:

  • 2025年8月-9日:實體工作坊

  • 2025年9月30日:活動報名截止

  • 2025年10月1日 – 10月15日:初篩評審

  • 2025年10月18日:終極評審及頒獎典禮

評分準則:
創意 20% 美觀/美感 20% AI技術展示 20% 作品所用指令20% 與組別主題相關度 20%
獎項:每組及主題各設 獎學金及奬狀一等獎$1000 二等獎 $500 三等獎 $300 每位完成工作坊及準時提交作品的學生均獲發嘉許狀

第18屆健康博覽:健康新體驗,6月13-15日免費入場!

第18屆健康博覽將於2025年6月13日至15日在香港會議展覽中心5FG展覽廳盛大舉行!這場年度健康盛事匯聚香港及國際知名品牌,為你提供一站式的健康產品與服務體驗。免費入場,無論你是追求養生、保健,還是探索最新健康科技,這裡都能滿足你的期待。即使遇上3號風球,活動仍如常進行,讓你無懼天氣,盡享健康之旅!💪

活動詳情

  • 日期:2025年6月13-15日(星期五至星期日)
  • 時間:上午11時至晚上8時
  • 地點:香港會議展覽中心5FG展覽廳(灣仔)
  • 入場費用:完全免費,留港消費!

多元健康產品與服務

健康博覽涵蓋多個領域,滿足不同需求:

  • 生活與健康科技:智能健康監測設備、穿戴式科技,助你隨時掌握健康狀況。
  • 保健食品與有機產品:優質保健品和有機食品,由內而外提升健康。
  • 中式保健食品:傳統養生智慧結合現代技術,提供獨特健康方案。
  • 養生食品與飲品:養生茶、健康飲品,滋補身心好選擇。
  • 身體檢查與咨詢服務:專業健康檢查與建議,讓你更了解自己。
  • 運動、養生與復健器材及課程:最新運動設備與課程,助你保持活力或復健。

兒童毒拖鞋塑化劑超標509倍:夏日隱藏的健康危機

OLYMPUS DIGITAL CAMERA

然而,深圳市零荒環保公益事業發展中心(無毒先鋒)的一項最新調查揭露了一個令人震驚的事實:內地主流電商平台上熱銷的兒童涼鞋中,半數產品含有害物質鄰苯二甲酸酯(即“鄰苯”)超標,最高超標竟達509倍。這項發現不僅引發了社會廣泛關注,也為兒童健康安全敲響了警鐘。

調查結果觸目驚心

無毒性先鋒從五個主要電商平台中選購了前十款兒童涼鞋(鞋碼≤170毫米),共計50雙樣品,並配備具備資質的第三方檢測機構進行鄰苯含量檢測。結果,在50雙PVC材質的涼鞋中,有25雙鄰苯含量顯示超標,超標率高達50%。根據中國消防標準《兒童鞋安全技術規範》(GB) 30585-2014),鞋碼不超過170毫米的童鞋,其可影響零件的鄰苯含量不得超過0.1%。

這25雙超標樣本的平均超標倍數為365倍,其中一款產品的鄰苯含量超標509倍,令人咋舌。更令人揪心的是,一款超標496倍的涼鞋銷量竟超過100萬件,意味著大量此外,調查發現,超標樣品中80%(20雙)為“三無產品”,即無品牌、無生產商、無執行標準等標識信息,暴露了市場監管的嚴重漏洞。

塑化劑 鄰苯的健康種植

鄰苯二甲酸酯是一種常見的廉價增塑,用於提升PVC材料的柔劑。然而,這種物質被儲存於環境荷爾蒙,具有類雌激素作用,可能透過皮膚接觸、對話或認知進入人體並吸收。長期暴露於鄰苯可能對兒童健康造成以下嚴重危害:

  • 性早熟:尤其是女孩,可能會擾亂正常發育進程。

  • 呼吸系統疾病:增加了過敏症的風險。

  • 生殖系統損傷:可能導致男性精子品質下降,影響生育能力。

  • 行為問題:增加註意力不足及過度活躍症(ADHD)的風險。

  • 癌症風險:過度暴露可能會提升女性乳癌,或導致孕期新生兒出現缺陷。

社會反應與建議

近期調查結果公佈後,社會各界反應強烈。不少家長表示震驚與擔憂,紛紛呼籲加強對兒童用品的監管。專家提醒,鄰苯超標問題不僅限於涼鞋,其他PVC材質的兒童用品,如玩具和文具,也可能有類似風險。

無毒先鋒建議,家長在選購兒童用品時應選擇標示齊全、品牌信譽良好的產品,避免購買「三無產品」。同時,政府和監管部門應加強市場監管力度,嚴格執法,確保兒童用品的安全性。

圖片來源:freepik

氣球的潛在危險:兒童安全的隱患

引言

最近,一起令人震驚的悲劇事件在美國伊利諾伊州發生,一名6歲男童在生日過後不久,因吸入氣球中的氦氣而意外身亡。這一事件不僅讓社區深感悲痛,也提醒了我們必須正視氣球的潛在危險,特別是對兒童的風險。儘管氣球在慶祝活動中常被視為無害的裝飾品,但這起事件揭示了它們可能帶來的致命後果。

事件詳情

據《紐約郵報》報導,居住在伊利諾伊州卡梅爾山(Mt. Carmel)的6歲男童甘納(Gunner Hyatt),於2025年5月29日在家中吸入一個金屬光面氦氣球內的氣體後,疑似因窒息而死亡。法醫肖恩·奇普斯(Shaun Keepes)表示,初步檢查結果顯示死因與吸入氦氣球的氣體有關。奇普斯強調,雖然這類氣球常被視為無害裝飾品,但它們對兒童存在嚴重潛在風險,可能引發窒息或氦氣中毒等罕見但致命的意外。目前,當局正進行進一步檢測及毒理分析,以確認最終死因,當地警方亦已展開調查。

這並非首例類似事件。2023年,美國田納西州一名7歲女童亞歷山卓拉·霍普·凱莉(Alexandra Hope Kelly)在生日後不久,同樣因一個大型的「7」字形氦氣球導致窒息身亡。她的母親隨後警告家長勿忽視此類氣球的潛在危險。這些事件凸顯了氣球對兒童安全的威脅,並呼籲社會提高警惕。

專家意見

法醫肖恩·奇普斯在聲明中指出,氣球的危險性往往被低估,特別是大型的充氦金屬光面氣球(Mylar balloons)。他表示:「這些氣球可能導致窒息或氦氣中毒,尤其對年幼兒童構成嚴重威脅。」奇普斯希望透過這起事件,提高公眾對此類氣球潛在危險的認識,並呼籲家長和監護人採取預防措施。

預防措施

為了避免類似悲劇再次發生,家長和監護人應採取以下預防措施:

  1. 監督兒童玩耍:確保兒童在玩耍氣球時有成人在場監督,特別是大型充氦氣球。

  2. 教育兒童:教導兒童不要吸入氣球內的氣體,並解釋其危險性。

  3. 選擇安全的氣球:盡量避免使用大型的充氦金屬光面氣球,特別是那些足夠大到讓兒童爬入的氣球。

  4. 妥善存放:將氣球存放在兒童無法觸及的地方,避免他們在無人監督的情況下接觸氣球。

結論

這起悲劇事件提醒我們,氣球並非無害的裝飾品,它們可能對兒童構成嚴重的安全威脅。家長和監護人應提高警惕,採取必要的預防措施,確保兒童的安全。同時,社會各界也應加強對氣球安全的宣傳和教育,共同保護兒童免受潛在危險的侵害。

圖片來源:freepik

草莓月亮:近18年來最低的月亮

介紹

6月11日,我們將迎來近18年來最低的月亮,這一現象被稱為「草莓月」。這是一個不容錯過的自然奇觀,值得大家在當天抬頭欣賞這難得一見的美景!

什麼是草莓月?

當天,月亮會非常接近地平線,這種位置會產生一種視覺錯覺,讓月亮看起來比平常更加巨大。雖然被稱為「草莓月」,但它的顏色並不是紅色,而是呈現偏金色、像是蜂蜜般的溫暖色調。這個名稱其實與草莓本身的顏色無關,而是因為6月正值美洲的草莓收穫季節,因此得名。

滿月時間

  • 日期:6月11日

  • 時間:15:44

請記得在這個時間點附近找個好位置,準備欣賞這場視覺盛宴!

為什麼值得一看?

「草莓月」不僅因其視覺上的震撼而特別,還因為它是近18年來月亮位置最低的一次。當月亮靠近地平線時,大氣層的折射效果會讓它顯得更大、更明亮,這樣的景象並不常見。

結語

6月11日,別忘了抬頭賞月!這次的「草莓月」將帶來超大月亮的錯覺與蜂蜜般的金色光芒,是個難得的自然奇觀。找個視野開闊的地方,與家人或朋友一起享受這一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