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Home Blog Page 271

小朋友爭執點算好? 處理唔好隨時有社交障礙!

不知道你們的仔仔女女跟其他同學和朋友有爭執呢?老土一點講,「學校是社會的縮影」,人與人之間相處出現磨擦和爭執十分正常。有些家長護B心切,見/聽到小朋友稍有爭執,馬上便大發雷霆,幫孩子出頭。而有些家長則是另一個極端,認為這是成長的一部份,不應該干預,否則孩子成長後也不懂得跟人相處。到底點做先最好?

冷靜了解原因才能對症下藥

在保護孩子或大發雷霆之前,家長應該先平心靜氣地了解事件的來龍去脈。根據不同的原因,家長應該做的決定也十分不同。例如,假如小朋友因為長得較矮小而被取笑,那麼當然應該嚴正地跟對方說清楚。可是,如果爭執的起因是小孩經常對其他人不瞅不睬,那麽家長便應該跟小朋友溝通一下了。

過份干預 隨時有社交障礙

小朋友在一起相處的期間,一定會有一些小爭執甚至碰撞。假如小朋友通常都會馬上回應欺負者(例如「你做咩打我?」、「你咁樣唔啱!」等等),其實家長不用馬上出來干預,只需要從旁觀察便可以了。家長每次一看到這樣的情況便跳出來保護孩子,反而會令小朋友學不到解決爭執的方法和技巧,長大後更難跟其他人相處。家長應該先觀察一下小朋友的第一反應。當然,假如小朋友顯得不知所措、甚至恐懼對方的話,家長應該出面調停。

先安慰 再溝通 切勿說教

家長應該先安慰小朋友,讓他感到安全,再處理爭執的問題。此外,家長亦應在孩子冷靜後溝通一下,找方法改善,避免將來再次發生爭執。可是,家長切勿嚴厲地說教,否則會對小朋友造成雙重打擊。

處理小朋友被欺負的問題很需要技巧,不知道家長們有沒有其他好辦法呢?


撰文:顧問mame 

MameShare 3周年快樂!

【MameShare三歲啦🥳🥳🥳】

9月1日MameShare三歲啦🎂!好多謝Fans們同各方友好合作夥伴嘅支持👏🏻!我哋會繼續努力分享有用嘅Mame資訊比大家😎!為大家發放更多正能量🎊🎊🎊!

9月1日開始仲會有MameShare生日禮物分享活動🎁🎁🎁!每個Fans都可以得到優惠總值超過$3000既生日 #優惠總表!我哋會送出 #超過3000份禮物 俾大家!記得一齊參加啦🙌🏻!

健康生活素食媽 BB也要素食嗎?

現代生活物質豐盛,多數人自出生以來,都是過着「大魚大肉」的生活。可是,隨着人類愈趨重視健康、環境等生活質素,有些人提出和實踐茹素的生活方式。這次的主角媽媽Woodpy便是一位素食者。她的日常生活有沒有甚麼不同呢?她在懷胎以至育嬰時有沒有遇上問題呢?她希望寶寶將來也茹素嗎?

點解要茹素? 素食生活煩不煩?

想起茹素,第一時間想到的便是佛教。的確,Woodpy茹素也是受到信佛的媽媽影響。當時,Woodpy只得13歲,其他家人都擔心她營養不良,所以反對她茹素。為了讓家人安心,Woodpy每年都會做身體檢查,而除了在茹素初期有輕微的貧血外,身體一直都十分健康。丈夫Kenneth雖然並非素食者,但亦因為Woodpy而更了解茹素的好處:「動物的飼料和處理肉類的過程中,使用了不少化學物和添加劑。茹素能避免吸收這些化學物,亦令我更欣賞食物的原味。

其實,除了因為信仰和健康外,近年興起的素食主義也提出茹素能減輕全球暖化的問題。此外,彼得.辛格在動物利益經典《動物解放》一書中指出,現代化的農場往往以殘忍、不人道的方式對待動物,固此亦鼓勵茹素。

Woodpy認為,只要相信自己實踐茹素的價值觀,素食變成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並不困難。雖然在家煮食時會選擇純素,但外出用膳時,亦難免要稍為變通一下,接受含蛋或奶的食物。在懷孕期間,Woodpy的飲食只是每天多飲兩包豆奶,並沒有太大變化。

胎裏素寶寶 素食媽的育兒飲食之道

胎裏素寶寶,指的是媽媽在懷孕期間沒有接觸葷食。寶寶除了初生數天吃醫院提供的瓶裝「水奶」外,頭五個月都是全母乳餵哺。開始BLW後,寶寶都是進食菜心、南瓜、薯仔等蔬果,即使跟婆婆一起吃飯,也未曾吃過肉類。Woodpy是刻意安排寶寶自小茹素嗎?她坦言,雖然希望寶寶成長時明白茹素的好處,實踐素食生活,但素食與否是自主的選擇,作為父母可以教導和鼓勵,但最終的決定權仍然在孩子手上。

Woodpy的素食生活,除了是生活方式的啟發,也有親子育兒的心得,不知道家長們想不想體驗一下素食生活呢?以下是兩道簡單又美味的素食菜式,今晚不防試一試吧!

橄欖油蒜蓉金菇粟米粒

建議食用月齡:12個月(BLW)/20個月(TW)

材料:

-橄欖油 一茶匙

-粟米 一條

-金菇 一棵

-蒜頭 兩瓣

-黑椒碎 適量(可省)

-芫荽乾 適量(可省)

步驟:

1. 蒜頭剁泥備用。

2. 新鮮粟米去除外衣及鬚,洗淨,起出粟米粒。(先用小刀挑起一行粟米粒,然後將下一行粟米粒用手掰向空出來的一邊,便可以輕易起出完整粟米粒。)

3. 金菇切去根部,洗淨,瀝乾水分後切成小段。

4. 中火熱鍋,加入橄欖油及蒜泥炒香。

5. 加入粟米粒炒一分鍾。

6. 加入金菇及調味料炒至軟身即可,完成。

茄乾椰漿薑黃飯

建議食用月齡:8個月(BLW)/18個月(TW)

材料:

-米 兩杯

-椰漿 100ml

-水適量

-茄乾 4~5粒

-薑黃粉 1小匙

步驟:

1. 米洗淨,然後加入椰漿及水至2杯米份量的刻度。

2. 加入茄乾及薑黃粉攪拌均勻,放進電飯煲以普通煮飯程序煮熟即可。


鳴謝︰素食媽媽Woodpy故事分享、暴龍媽媽Jaycee素食食譜分享

小朋友有「動物恐懼症」 原因原來係家長?!

如果要選擇最受歡迎的動物,活潑又可愛的狗狗絕對榜上有名。可是,很多小孩卻很害怕狗狗,甚至乎害怕得大哭起來。究竟害怕狗狗以至小動物是天生的還是後天的因素造成呢?

你亂掂佢咬你架!

小孩子天性喜歡會動的東西,例如卡通片和汽車玩具,所以他們多數都喜歡動來動去的小狗。令小朋友對狗狗產生恐懼的,竟然是家長呢!小朋友在街上看到狗狗時都會好奇,想走過去摸一摸狗狗。這時,家長往往因為擔心狗狗會傷害孩子或衛生問題,而阻止他們摸小狗。同時,家長往往會加一句:「你亂掂佢咬你架!」「狗狗一啖食晒你啲手指!」本身也怕狗的家長更會抱起小朋友,並要求狗主把狗拖遠一點。這些行為無形中令孩子認為,狗狗是一種恐怖的動物,而且連萬能的爸爸媽媽也害怕他們。於是,小孩便漸漸懼怕小狗了。

一秒解決「動物恐懼症」

如果小朋友現在害怕小動物,有沒有甚麼解決方法呢?有,而且超簡單,一秒搞掂!首先,當然要遇到一隻小狗。如果家長擔心的話,可以找朋友或鄰居養的狗狗,確保牠們不會太過活躍而令小孩太過恐懼。當狗狗看到陌生人時,自然會走過來嗅一嗅,搖着尾巴圍着你走。對於恐懼狗狗的小孩來說,看着小狗走過來這一秒是最令他們害怕的。家長只需要跟小孩一起,鼓勵他們,站着動也不動,讓小狗過來之後,小朋友發現狗狗不會咬他時,自然便不會再恐懼了!假如小朋友真的害怕得哭起來,家長不要強逼他甚至罵小孩,只需抱抱他,對他的感受表示了解,下次再試便可以了。家長也可以間中讓小孩看一些有趣的寵物短片,令他們對小狗有正面的想像。

其實,很多小問題其實都是源於家長不自覺的一句說話、一個小動作,所以在教育小朋友時要多注意呀!


撰文:顧問mame 

選擇性緘默症患者 停課點算好? 兒童言語治療師 成功例子分享!

上一篇文章,我們介紹了選擇性緘默症和適當的治療方法。現在疫情嚴重,孩子長時間都留在家中,甚少跟其他人溝通,會不會加重病情呢?家長可以怎樣幫助小孩呢?

停課點算好?日常生活家長可以點做?

選擇性緘默症患者害怕跟不相熟的人談話,由於社交情境中難以使用口語表達溝通,無形中形成社交上的壓力,所以很容易同時出現社交恐懼問題。這類小朋友通常會自信心較低、對別人說話敏感。 家長可以適時製造社交情景,加以鼓勵,讓孩子習慣身處社交情境之中,再慢慢嘗試進行溝通。

停課期間,不少家長和小朋友也留在家中,沒有任何社交活動,這情況會讓選擇性緘默症患者的問題加劇。兒童言語治療師建議家長透過使用視像通訊,讓孩子與朋友保持聯絡,活動可以是一同聽歌、跳舞,藉以保持常規社交。

家長在嘗試協助孩手改善問題時,要注意以下一些小細節:

– 避免使用威迫利誘的方法,強行要孩子與人說話、打招呼。

– 避免使用「佢係咁㗎啦」「做咩唔應人」「冇禮貌」等等負面評價形容孩子不說話時的狀態。

– 家長應多以身作則,在社交情境中表現出社交技巧的良好示範,讓孩子從觀察中吸收經驗。

– 應作出正面鼓勵,表示明白孩子的處境和心情,陪伴孩子共同努力。

 

兒童言語治療師分享 痊愈者成功經驗

患者是5歲的小女孩晴晴(化名),就讀本地幼稚園低班,家中有一個兩歲的弟弟。由於父親長期在外地工作,姐弟二人主要由全職媽媽照顧。與晴晴父母首次傾談時,發現媽媽也較為拘謹、說話時面部表情較少、情緒壓抑較為嚴重。而爸爸在傾談中較少發言,部分情況較為抽離,但也願意合作進行訓練。接受四次單對單的訓練後,晴晴由一開始的肢體僵硬、緊張咬唇,漸漸能夠在引導下回答問題和參與合作遊戲。同時,我鼓勵媽媽參加為時21日的家長情緒自修課,過程中舒緩負面情緒、調整內在、了解自己更多。媽媽與我分享,她改變了管教孩子的「惡習」,不再用滕條,自己情緒失控的情況也減少了。接下來的四堂訓練中,有時邀請媽媽一同進行訓練,學習使用正面字眼鼓勵和協助溝通。媽媽也踏出了第一步,與晴晴班老師分享進度,以及一些在學校互動的小技巧。最後晴晴不只能在學校與老師說話,更可以在日常生活中自己說話點餐。

選擇性緘默症其實並不可怕,家長們只要尋找適當的幫助,給予小朋友包容和鼓勵,絕對可以改善問題。


鳴謝:香港童協兒童發展中心 註冊言語治療師 鄭穎賢

幼兒STEM教育係乜嘢?小孩探索大世界!

在這個高科技的年代,社會對精於科技和數學的人才需求愈來愈大,讓小朋友好好學習科學、數學等科目十分重要。所以,幼兒STEM教育近來頗受追捧。STEM教育的四個英文字母,分別代表科學(science)、科技(technology)、工程(engineering)和數學(mathematics),目的是培養小朋友對數理科學的好奇,以及對周遭環境的關注,也為將來的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又上補習班?倒不如親子互動一番啦!

一聽到訓練小朋友的數理能力,家長們馬上就上網找尋STEM補習班?其實,爸爸媽媽跟小朋友一起互動,在家裏也可以愉快進行STEM教育呢!以下就有一些小活動,家長可以根據孩子的年齡來選擇。

兩歲以下:

  • 跟寶寶一起探索周遭的事物和環境,刺激寶寶的好奇心,並能認識形狀、顏色等等對事物的基本描述。
  • 跟寶寶一起觸摸不同材質的物品,刺激感官感受。

兩歲至三歲:

  • 跟孩子觀察事物,並提出問題,刺激小朋友思考。例如,在看小鳥飛的時候,可以問:「點解小鳥識飛?」「點解小鳥的羽毛會有唔同顏色呢?」「小鳥同我哋嘅身體有咩唔同?」
  • 做一些簡單的實驗,引導小朋友一步一步得出結論。例如,將兩個樣貌一樣但不同材料做的球放在水裏,讓小朋友研究為甚麼一個在水裡會沉下去而另一個會浮起來。

初小學生:

  • 跟小朋友一起讀一些資訊類的書,一邊讀一邊提出問題並討論,除了能增加科學知識,也能培養閱書時思考和反思的能力。選書的題材愈廣泛愈好,由蝴蝶的一生到宇宙的奧秘都是很好的題材,讓小朋友認識不同範疇的科學知識。
  • 跟小朋友一起烘培,讓孩子幫忙準備食材,教他們搓麵糰,並且讓他們觀察當加進不同材料時,麵糰會產生什麼變化。

想小朋友將來讀數理科目時更得心應手,就每星期抽一點時間跟孩子進行STEM教育吧!


撰文:顧問mame 

在家講不停 外出唔出聲? 可能係選擇性緘默症!

有些小朋友跟父母說話時生動趣怪,一出外見親朋戚友的時候,卻變得沉默寡言。家長們都以為是孩子個性害羞,並沒有多加留意。可是,小朋友原來可能患上了選擇性緘默症!

甚麼是選擇性緘默症?

選擇性緘默靜是兒童焦慮症的一種,較常出現於兩歲半至六歲的幼兒。成因主要分先天和後天引發的因素。先天因素是幼兒屬於較為容易緊張、完美主義、性格謹慎,或者家族有焦慮症歷史。較常見的後天因素是生命出現重大轉變,例如:至親離世、父母離異、搬屋轉校或由分離焦慮症引起等等。選擇性箴默症患者一般在熟人面前能自在說話,不少患者擁有樂天幽默的性格,但在特定環境或面對特定人物時,卻因為焦慮及過份緊張而說不出話來。有別於一般的怕醜,選擇性緘默症通常持續出現一個月以上,並在特定環境情況下不能說話,肢體動作表現非常緊張,並且難以用一段時間「熱身」去解決問題。

家長一般如何發現?

情況較為嚴重的選擇性緘默症兒童可能會在少見面的親戚面前也無法說話,這一類情況家長較為容易發現,但也有不少家長以為小朋友只是個性害羞。若果不說話的焦慮情況只在學校環境出現,通常也是老師觀察到情況後再告訴家長。不少前來接受治療的家長說,起初也不相信老師所說的情況,因為孩子在家裏非常嘈吵。

怎樣治療選擇性緘默症?

幼兒言語治療師能夠幫助患上選擇性緘默症的小朋友。治療通常是雙軌進行,一方面處理孩子的內心感受和焦慮情緒,另一方面鼓勵整個家庭在日常中轉變溝通模式、協助介入。黃金治療期是緘默情況出現的首三個月,在不說話的習慣未形成之前處理,重新建立語言表達的溝通習慣、製造成功經驗並減少焦慮想法。如果焦慮情況十分嚴重,也會轉介到專科醫生使用藥物治療。

在停課期間,家長可以怎樣幫助患上選擇性緘默症的小孩呢?想知道的話,就要留意下星期三的專欄了!


鳴謝:香港童協兒童發展中心 註冊言語治療師 鄭穎賢

在家抗疫都可以好好玩!兩個親子DIY小遊戲推介

第三波疫情來勢洶洶,相信家長們都不夠膽帶寶寶出街,再一次在家抗疫。Playgroup、興趣班等等活動又再次暫停,不少家長都很頭痛,擔心寶寶在疫情後追不上學習進度。進退兩難,家長可以做啲咩呢?

親子遊戲好處多 一次滿足你三個願望!

不少研究顯示,5歲以下的小朋友每天最少應該花3個小時玩耍,因為透過遊戲,除了能感到愉快外,亦能強化肌肉力量和靈活度、骨骼發展、提升創意和學習能力。所以,多玩一些親子遊戲,除了能避免染病,又能放電,還對身體和智力發展有益,一次過滿足家長三個願望!不過,玩甚麼遊戲有很大的分別,以下就有兩個簡單又非常好玩的建議,讓家長們參考一下。

圖片來源︰小宥子+小兔寶的快樂園地

動物保齡球

利用平時飲完剩下的膠樽做小手工,激發寶寶創意和藝術天賦。保齡球遊戲則訓練寶寶手眼協調,對學寫字很有幫助。

步驟:

跟寶寶一起把包裝紙撕走,用水洗乾淨10個膠樽,訓練寶寶小手肌。

在樽上貼上白紙,畫上不同動物,學習不同動物的名字。

拿起球,把動物保齡球樽打倒吧!同時,讓小朋友說出未倒的動物名稱。

製作難度:⭐️⭐️⭐️/⭐️⭐️⭐️⭐️⭐️ 

身體訓練:⭐️⭐️⭐️⭐️⭐️/⭐️⭐️⭐️⭐️⭐️

智力訓練:⭐️⭐️⭐️⭐️/⭐️⭐️⭐️⭐️⭐️

創意訓練:⭐️⭐️⭐️/⭐️⭐️⭐️⭐️⭐️

紙飛機星球大戰

摺紙飛機是家長們小時候愛玩的小玩意嗎?教寶寶摺屬於自己的戰機,再進行一場轟烈的「星球大戰」吧!

步驟:

拿一張海報,剪出九個大小不一的洞。

讓小朋友在剪出來的圓形畫上八大行星和太陽,家長可以介紹一下不同行星。

畫好後,用一張膠紙把星球黏在原本的洞上,並在旁邊寫上星球的名字。

跟小朋友一人摺一架紙飛機,鬥快打中全部星球吧!

製作難度:⭐️⭐️/⭐️⭐️⭐️⭐️⭐️ 

身體訓練:⭐️⭐️⭐️⭐️/⭐️⭐️⭐️⭐️⭐️

智力訓練:⭐️⭐️⭐️⭐️/⭐️⭐️⭐️⭐️⭐️

創意訓練:⭐️⭐️/⭐️⭐️⭐️⭐️⭐️

這些親子DIY小遊戲,益智,好玩又放電,家長你仲等咩?


撰文:顧問mame 

BB都有青春期?發脾氣失控嚎哭 原來都有原因!

周不時都在街上見到一些家長,帶着一個大哭大鬧的寶寶,束手無策。為甚麼可愛的寶寶到了兩歲左右,便會化身小魔鬼,時常鬧脾氣、違反規矩呢?如果家長能夠瞭解寶寶成長時期的特質,就能夠避免這些煩人又令人苦惱的情況了。

BB版青春期

青春期是小朋友變成大人的一個短暫過渡階段。根據發展心理學家所講,人的成長其實是階段性的,就像毛毛蟲蛻變成蝴蝶一樣。除了青春期之外,由初生寶寶變成小孩子也是一個蛻變的階段,叫做「學步期」。

BB究竟喊乜嘢?

學步期大概在一歲半至三歲左右發生。這個階段的寶寶智力發展非常快,所以小宇宙裏會有很多想法,例如嘗試改變令自己苦惱的事物,而且會經歷很多情緒。可是,他們的語言能力和體能發展卻未追得上,所以便會時常感到挫折和不快,於是便大哭大鬧了。

爸爸媽媽這時候要明白,寶寶並不是故意鬧脾氣,而是因為自己的情緒波幅影響。家長要接受寶寶有自己的情緒,向寶寶表示明白和體諒,例如「媽媽知道你唔開心」「媽媽明白你嘅感受」。此外,家長也可以用重複、簡單的句子向寶寶說出他的心情。舉個例子,假如寶寶因為看到一個氣球但是得不到而大哭時,媽媽應重複跟寶寶說:「得不到氣球,所以不開心。」寶寶漸漸便會學懂如何同文字表達自己的感受,哭鬧的機會便小了。

BB扭計要抱?

除了哭鬧外,寶寶在學步期時也會可能更加倚賴爸媽。主要的原因是,他們在探索身邊的環境和事物時,有時候會感到害怕和不安,所以突然變得膽小、黏人。有些父母認為要寶寶學習獨立,所以便把他們推開,甚至責罵他們。這樣做不但不能夠培養寶寶自立,反而會導致更加沒有安全感,越罵越依賴。其實,寶寶在成長的過程中需要爸爸媽媽作為後盾時,家長應該令寶寶覺得安心和信任,才是最好的方法。

學步期就是寶寶的青春期。只要家長們明白了這個道理,就能避免不少育兒的辛酸了。


撰文:顧問mame

說出孩子心聲的繪本

《先左腳,再右腳》

《先左腳,再右腳》

作者/繪者:湯米.狄波拉

譯者: 柯倩華

出版社:維京

某晚跟孩子一起看這繪本,書中的內容跟我們的經歷很相似。一直照顧孩子的「爺爺病了,病得很嚴重,他的手和腳都不能動,他也不能說話」。

記得當爺爺大病初癒,終於能在醫院探望的一刻,小朋友的確感到害怕和陌生,即使大人的我其實也有同樣的感受。因為孩子不能到醫院探病,所以我們由意外到初癒期間已好幾個月沒有見面,也無法想像到爺爺的實際情況如何。當一位5歲小朋友第一次走進療養院,沿途看見不同病人的情況,他會有很多不明白,也感到害怕和徬徨。第一次見到熟悉的面孔因為疾病而有如此大的反差和變化,孩子實在需要一點時間消化和接受。若大人不明白孩子那種心情,可能會問:「爺爺平時咁錫你,你點解會驚…」。有時候,當大人的期望與孩子的行為反應有偏差時,便會忘記體諒和了解對方的感受。

繪本描述主角的感受和反應,正好幫助孩子明白,當面對如此大的變化時,有這種感受其實很「正常」。跟孩子看圖書能幫助舒緩情緒的原因是,兒童故事很多時與孩子生活和經歷息息相關。當看到相同的經歷時,容易引起孩子的共鳴,明白並不只是自己面對這處境,有同路人說出自己的心聲,這就是重要的幫助。

感恩今天爺爺的康復情況很理想,現在已經可以說話和走動。最重要的是,在這段時間他願意決志信主,讓天父陪伴他走過生命的路。

延伸閱讀書目:

《妹妹住院了》

(1) 《妹妹住院了》

作者​:筒井賴子  

繪者​:林明子

出版社​:青林

故事簡介:惠惠放學回家,看到媽媽背著妹妹準備去醫院,心理有了很大的改變,從原本生氣妹妹轉變成關懷。

 

《小魯的池塘》

(2) 《小魯的池塘》

作者​:伊芙‧邦婷  

譯者​:劉清彥

出版社​:三之三

故事簡介:故事中小女孩面對好朋友死亡時內心真實的感受,讓感情適度宣洩並了解到死亡並不可怕,亡者仍在親友的記憶中以另一種方式存在,也讓我們看到另一種對生命的希望。

各大書局 或 網上書店:www.hkbookcity.com (中) / www.bookdepository.com (英) 有售。


Yoyo Bio

作者:丘成瑤,Yoyo Yau,美國註冊遊戲治療師,輔導學碩士,香港註冊社工。多年來從事親子共讀培訓及遊戲治療輔導工作,為家長提供支援,促進兒童在愛中快樂成長。

Facebook: Play Se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