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Home Blog Page 262

【城中熱話】男童穿膠涼鞋 攝入電梯邊 整個鞋頭被扯爛 差點傷到腳趾

近日Facebook群組「 馬鞍山之友2.0」上有網友發貼文分享她與姪兒出街時的驚險一幕。姪兒穿着涼鞋乘搭扶手電梯時,涼鞋攝入電梯邊而被拉扯實,整個鞋頭更被扯爛至露出腳趾部分。 當事人更表示(原文:佢真係嚇死我啦,隻腳攝咗喺電梯度,個鞋頭完全扯爛咗。)

帖文亦引來很多網友的熱烈討論,不少網友認為涼鞋尺寸太大並且小朋友對危險意識不足或者貪玩。絕大部份網友都認為成人應該更加小心謹慎,觀察孩子,避免意外發生。

網友意見 : “年前新聞已常報導這種鞋欵搭電梯時容易發生意外,你重要買到咁大,顯然你嘅小朋友被疏忽照顧。” “其實涼鞋露腳指都會架 係要教小朋友隻腳唔好咁近則邊 同埋家長睇實d” “其實夾嚮電梯樹,邊一種鞋都係咁除非你係著工業鞋,鞋頭裝鋼主要係要乘搭扶手電梯時,提醒小朋友腳唔好太貼近邊,而唔係著咩鞋”

過往亦有提出對避免發生同類事件的注意事項,供家長參考:

以下幾種經常被忽略 / 不當之行為容易導致夾腳 / 夾物意外 :
(1) 站立貼近旁板之梯級邊緣, 膠底布鞋、拖鞋、涼鞋或鞋帶容易被帶入梯級與旁板間之空隙,
見 (圖一)。
(2) 站立貼近梯級與梯級間之邊緣, 同樣地膠底布鞋、拖鞋或涼鞋, 鞋帶容易被帶入梯級與梯級
間之空隙, 見 (圖二)。
(3) 女士若穿著長裙子時, 裙邊貼近鄰梯級邊緣或貼近旁板, 裙邊容易被帶入梯級與梯級之間
或梯級與旁板之間而被夾着, 見 (圖三)。
(4) 撥弄旁板護掃, 「享受免費刷鞋服務」。
(5) 攜雨傘者, 把雨傘頭插在梯級面的槽坑裏或梯級之間的空隙內, 當到達梳齒板時會被夾着,
見 (圖四)。
(6) 到達梳齒板時沒有及早提步, 鞋被夾於梳齒板底部。
(7) 疏於照顧小童尤其是穿拖鞋、布鞋或涼鞋之幼童, 因幼童鞋子細小, 較易攝進扶手電梯之縫
隙。

正確的行為, 其實很簡單, 如能遵守便可避免遭扶手電梯夾到 :
(1) 注意站立位置, 不要站近梯級邊緣或接近旁板。
(2) 留意長裙邊遠離梯級邊緣。
(3) 不可撥弄旁板護掃。
(4) 提起雨傘。
(5) 到達梳齒板前及早提步。
(6) 照顧兒童乘扶手電梯, 避免接近梯級與旁板間之縫隙, 梯級與梯級間之空隙。

可如常飲食、家中輕鬆完成 嶄新非入侵糞便大腸癌基因測試

 

大腸癌是本港十大常見癌症之一,亦同時是第二號癌症殺手,在近年更加有年輕化的趨勢。大腸癌大多是由一粒細小的瘜肉慢慢演變為癌症,預防勝於治療,如果大腸癌能夠早期發現,五年存活率可高達90%,若進入了第四期,則未必能夠根治,因此大腸癌的篩查十分重要,最理想是於息肉階段便發現及切除,尤其是高危群組,及早篩查至為重要。

 

香港綜合腫瘤中心臨床腫瘤科專科醫生區兆基表示,香港政府一直鼓勵50歲或以上的人士1-2年做一次檢測,如果有家族病史遺傳的高危一群,更應該及早做檢測,若可以的應考慮進行大腸內窺鏡檢測,以更精準檢查有沒有「大腸瘜肉」問題。

 

中環醫療腸胃肝臟科專科醫生朱尉瑩表示,早期大腸癌的病症難以察覺,到末期才會出現較為明顯的病症。而在癌變前多會在結腸或直腸增生瘜肉,瘜肉有些為良性有些則有機會慢慢演變成大腸癌。大腸癌的常見症狀包括:便秘腹瀉、排便不淨(感覺)、形狀粗幼改變,或者有大便帶血等狀況。根據統計,大腸癌和我們的飲食習慣有關,高脂肪、高蛋白和低纖維的飲食習慣有可能增加患腸癌的危險。 此外,肥胖、缺乏運動、吸煙、飲酒也可能增加風險。

 

由亞洲癌症研究與教育聯盟策動,香港綜合腫瘤中心及華昇診斷中心近日宣布合作發起「免費糞便大腸癌基因測試」,為香港市民提供免費篩查大腸癌的機會。華昇診斷中心的港澳台區域總經理劉星博士表示,大腸鏡檢查雖然對息肉露敏度最高,但事前準備工夫較多。該診斷方法省時方便,市民可在家中輕鬆完成。

 

此次「糞便大腸癌基因測試」技術,是由華昇診斷中心推出的大腸癌看我採樣檢測技術。華昇診斷中心港澳台區總經理劉星博士表示:一般的大腸內窺鏡及大便隱血測試流程較複雜,而這次的「基因測試」技術,有著非入侵性且高靈敏度的好處,流程更為省時方便。檢驗者只需在家中自我採樣就可以,無需服用輕瀉藥,而採樣前亦可如常飲食。

 

本次免費名額共有300個,會優先供給高危人士。市民可以在網上登記申請。而他們希望可以透過是次「免費糞便大腸癌基因測試」,向大眾科普及推廣嶄新方便的大腸癌篩查技術,以提升公眾關注大腸癌篩查,做到早篩查早預防,提高痊癒率。有研究顯示,大腸癌如能在初期發現,存活率高達九成。

 

免費糞便大腸癌基因測試(10月5日正式接受申請)留意華昇診斷中心的網站:https://colotectscreening.hk/

想知更多熱話,請按【城中熱話
想知更多好去處,請按【親子好去處

【城中熱話】9.30實行小童疫苗通行證 出入場所5至11歲至少一針

政府早前公布下降「疫苗通行證」的適用年齡,由 9 月 30 日起,5 至 11 歲兒童都要至少接種一劑新冠疫苗才能進入食肆、商場、超市、圖書館及游泳池等指定處所。

然而 12 歲以下的兒童並非強制使用《安心出行》的一群,故政府就特別推出新版本的《安心出行》,供家長將兒童的針卡加入手機。市民更新安心出行後,可同時儲存自身及最多八名同行人士的疫苗通行證,方便市民在進入疫苗通行證適用處所時,同時展示獲豁免使用安心出行人士,即15歲或以下、65歲或以上,以及殘疾人士的疫苗通行證。

家長也可使用醫健通eHealth流動應用程式,將子女添加為「我的家庭成員」,以同時查閱和出示自身及子女的疫苗通行證,也可攜帶及出示印有二維碼的紙本紀錄。

首階段措施本月30日起實施,屆時5至11歲兒童至少已打第一針而未滿3個月,才能符合疫苗通行證接種要求;如果已打第一針但已超過3個月,要打第二針先可繼續用疫苗通行證。

第二階段疫苗通行證將於11月30日起推行,接種要求統一為已打兩針。如果該年齡組別兒童曾經確診,則跟從12歲或以上康復人士接種要求;但如果有關康復者已接種一針復必泰疫苗,暫不用打第二針。

 

早前衛生署亦分享九大常見關於小童疫苗通行證的問題,各位媽媽好參考參考!

問 1: 「疫苗通行證」有什麼最新安排?
答 1: 由9月30日起,「疫苗通行證」具體調整包括:

(一)降低「疫苗通行證」的適用年齡,涵蓋五至十一歲兒童;以及

(二)調整適用於十二歲或以上人士的「疫苗通行證」接種要求。

「疫苗通行證」的調整適用於「疫苗通行證」指明處所,即包括餐飲業務處所(包括酒吧/酒館)及表列處所。

問 2: 於「疫苗通行證」下,五至十一歲兒童的新安排詳細為何?
答 2: 適用於五至十一歲兒童的「疫苗通行證」安排由九月三十日起分兩階段推行:

(一)由9月30日起,五至十一歲兒童至少須已接種第一劑疫苗而未滿三個月,才能符合「疫苗通行證」的接種要求,進入指明處所。

如他們是在三個月或以前接種第一劑疫苗,則須接種第二劑疫苗,方可符合接種要求繼續使用「疫苗通行證」。

(二)由11月30日起,五至十一歲兒童的「疫苗通行證」接種要求統一為須已接種第二劑疫苗。

問 3: 於「疫苗通行證」下十二歲或以上人士的新安排詳細為何?
答 3: (一)由9月30日起,十二歲或以上人士接種第二和第三劑疫苗之間的寬限期會由原來的六個月縮短至五個月。十二歲或以上人士在接種第二劑疫苗後五個月內,其「疫苗通行證」仍然有效,但他們須於接種第二劑疫苗後五個月內(而非原來的六個月內),接種第三劑疫苗,方能在其後繼續使用「疫苗通行證」。

(二)由11月30日起,十二歲或以上人士須已接種第三劑疫苗,方能符合「疫苗通行證」的接種要求。

上述調整並不影響適用於十二歲或以上康復人士的「疫苗通行證」接種要求,即現行的相關接種要求將維持不變。

問 4: 五至十一歲兒童如曾感染新冠病毒病,有什麼新冠疫苗接種要求?
答 4: 就曾感染新冠病毒病的五至十一歲康復兒童,其接種要求會跟從現行適用於十二歲或以上康復人士的接種要求。

換言之,在感染前未曾接種任何新冠疫苗的兒童須在康復六個月後已接種第一劑疫苗。而兒童若在感染前已接種第二劑疫苗,或仍在康復後六個月內,「疫苗通行證」下並無額外接種要求。

康復滿六個月者如同時已接種第一劑疫苗滿六個月,則須接種第二劑疫苗方能繼續使用「疫苗通行證」。然而接種第二劑的要求並不適用於已接種一劑復必泰疫苗的五至十七歲康復者。

問 5: 若五至十一歲兒童未持有流動裝置,如智能手提電話,他們可用什麼方法顯示其「疫苗通行證」二維碼?
答 5: 兒童及其家長可攜帶及出示印有二維碼的紙本紀錄或以儲存於手提電話的相片展示二維碼,作「疫苗通行證」之用。
問 6: 「安心出行」可否儲存其他家庭成員的「疫苗通行證」二維碼,方便家長將已接種疫苗兒童的針卡加入自己手機中,進入指定處所時一併出示?
答 6: 「安心出行」已加入新功能。用戶更新程式後,可以同時儲存自身及最多八名同行人士的「疫苗通行證」,新功能旨在方便市民儲存獲豁免使用「安心出行」流動應用程式的同行人士的「疫苗通行證」,即十五歲或以下人士、六十五歲或以上人士,或殘疾人士,便利他們一同進入「疫苗通行證」適用處所時展示。

家長也可在「醫健通」流動應用程式內添加子女為「我的家庭成員」,以同時查閱及出示自身及子女的「疫苗通行證」。

問 7: 進入指明場所時,如與五至十一歲兒童同行人士,未能出示兒童的「疫苗通行證」二維碼,可否以填表格作替代措施?
答 7: 不可以。處所負責人須拒絕任何未能符合「疫苗通行證」要求的人士進入相關指明處所。

指定表格只適用於三類指定人士作替代使用「安心出行」的規定。

問 8: 如與五至十一歲兒童同行的家長/監護人,被執法人員發現未能出示兒童的「疫苗通行證」二維碼而身處指明處所,處所負責人及該兒童的家長/監護人或同行的成年人是否需要負上法律責任?
答 8: 根據第599L章發出的「疫苗通行證指示」要求到訪指明處所(包括餐飲處所)的人士須按指明方式接種疫苗,否則不得進入或身處該些處所。

處所負責人如違反指示下的要求,一經定罪,可被判處第5級罰款及監禁6個月。到訪者若違反規定,可被定額罰款5,000元或被判處第3級罰款。如業界已採取一切合理可行措施以符合相關規定,則無需過分憂慮。

第599L章亦要求兒童的家長/監護人須盡其最大的努力,確保兒童符合「疫苗通行證」要求。家長/監護人若違反規定,可被判處第3級罰款。

問 9: 餐飲業務處所及其他屬主動查核「疫苗通行證」的處所負責人須怎樣配合新安排?
答 9: 處所負責人須盡快更新「驗證二維碼掃瞄器」流動應用程式至最新版本(4.4.2或以上版本),並繼續在其處所使用「驗證二維碼掃瞄器」流動應用程式,向顧客/使用者作盡職檢查。

處所負責人須拒絕任何未能符合「疫苗通行證」要求的人士進入相關指明處所。

【城中熱話】全家外遊係咪要打齊3針?MameShare話你知十大外遊熱點入境要求!

苦等三年,終於等到入境政策放寬為「0+3」免隔離,獲得解放的父母,終於可以一家大細出國旅遊唞談外國空氣!不過去旅行前,除了要Check自己本護照有無過期外,最重要是了解一下外遊地方的入境要求:全家外遊係咪要打齊3針?入境要準備甚麼文件等等?不想敗興回來,MameShare即話你知十大外遊熱點入境要求!

接種疫苗 隔離/醫學監察 快速檢測
台灣 不需要 9月29日起「3+4」

10月13日起,預計實施「0+7」

取消入境機場唾液 PCR ,發放4劑快篩試劑
泰國 10月1日開始

不需要出示疫苗證明

不需要 10月1日開始

不需要

日本 三劑疫苗 /

入境時提交72小時內PCR陰性證明

不需要 需要
英國 出發前14天完成接種疫苗人士入境英國後,可豁免隔離及無需強制接受病毒檢測 不需要 未接種疫苗者無需進行自我隔離檢疫,並須於第2天及第8天接受病毒測試
法國 不需要 不需要 不需要
新加坡 不需要

未完全接種旅客須取得登機前兩日內的PCR陰性檢測結果

不需要 不需要
加拿大 10/01起不需出示疫苗接種證明 不需要 入境時接受抽樣新冠病毒測試
美國 已完整接種至少兩劑以上超過14天之證明 不需要 不需要
南韓 不需要

出發前72小時,取得

K-ETA電子旅行許可

不需要 落地南韓「當日 24小時內」內接受1次PCR核酸檢
馬來西亞 三劑疫苗 不需要 不需要

 

台灣

於9月29日起階段性的開放邊境政策,先實施入境上限6萬人,維持「3+4」全程一人一室,取消入境機場唾液 PCR ,發放4劑快篩試劑,以及恢復各國互惠免簽證。

10月13日起,預計實施入境「0+7」,入境人數上限15萬人。預計於10月13日實施入境檢疫「0+7」,免隔離、取消開立居家檢疫通知書、防疫車輛及防疫旅館政策調整,取消觀光進團令,開放一般觀光。僅需要進行7天自主健康管理,若無症狀可以搭乘大眾交通運輸,開放外出用餐。

日本

10月11日起開放外國旅客自由行,恢復免簽證措施,並廢除每日入境人數上限5萬人的政策,以促進觀光、提振經濟。需留意的是,日本目前僅認可輝瑞BNT、AZ、莫德納、嬌生(一劑視為兩劑)、Novavax、Covaxin六種疫苗;持有接種任三劑疫苗證明者,入境時無須提交72小時內PCR陰性證明。由於高端疫苗尚未獲得認證,因此接種高端疫苗者,出國前須自費檢驗COVID-19,並在入境日本時提交72小時內PCR陰性證明。

入境日本者,不論是否持有有效三劑疫苗接種證明,都不必執行入境檢疫,入境後也無須居家隔離。但疫情期間仍須配戴口罩,並有檢測體溫、手部消毒等措施。

南韓

無論是否接種疫苗,入境皆免隔離。原本預計實施到8月底的「免簽證入境」措施,也延長到10月31日,台灣旅客只要在出發前72小時,取得K-ETA電子旅行許可,即可入境南韓,方便性大幅提升。

即日起,旅客落地也不再需要提交48小時內PCR或24小時內醫院抗原快篩RAT陰性證明;儘管如此,但落地南韓「當日」仍需進行PCR檢測。以仁川機場為例,篩檢費用為8萬韓元,抵達後可先線上預約時段進行採檢。

馬來西亞

事先在MySejahtera應用程式填寫並申請旅行卡(Traveller Card)、PCR陰性檢測證明都不再需要提交;但須馬來西亞認可的三劑疫苗證明(BNT「復必泰」、莫德納、AZ、高端皆可),以及停留期間行程證明、每日生活費100美元或等值貨幣之財力證明,以備抽查。

美國

外籍旅客搭機前往美國前,應提供已完整接種至少兩劑以上超過14天之證明(未滿兩歲之嬰幼兒得免接種),目前美國CDC官方認證的疫苗為:莫德納、BNT、AZ、嬌生、國藥、科興。疫苗證明需要載明旅客姓名及出生日期,並與護照或其他旅行證件相符。

英國

出發前14天完成接種疫苗人士入境英國後,可豁免隔離及無需強制接受病毒檢測。未接種疫苗者無需進行自我隔離檢疫,並須於第2天及第8天接受病毒測試。

想知更多熱話,請按【城中熱話
想知更多好去處,請按【親子好去處

 

 

德國媽媽攜女回港遊學 望平衡德港教育長短

孟母三遷只為了給孩子一個更好的學習環境,近年不少港人為了子女的未來而選擇移民外國,偏遠嫁到德國育有一對小孩的港媽Cherie反其道而行。這位德國媽媽攜女回港遊學,為怕陷育兒盲點兼平衡德港教育長短,與老公目標一致地希望讓入讀小學的家姐來港短期遊學,全因想要讓女兒體驗在節奏快速的國際大城市體驗「有營養又健康的磨練」的壓力!

興趣決定命運 遠嫁德國當幸福人妻

Cherie自小就熱愛德國的歷史文化,料不到這個興趣改變了她的命運,「中學時有幻想去德國讀書,但媽媽說英文也未學好,就別妄想去讀德文!當時這個幻想無疾而終,後來有機會去澳洲讀大學,特地選修德文,那時在網上社交軟件上認識了一個德國男生,他不時會教我做功課,到後來我去德國讀暑期課程會特地約出來見面,就開始了這段感情,09年決定正正式式去德國讀德文,翌年就和他結婚了,之後再生了娜寶和淇寶,前後計落在德國已生活了13年。」成了異鄉人,面對新生活所帶來的無形壓力,即使在外國讀書的Cherie坦言也花上幾年時間,才能適應過來。

遇上了相互扶持的丈夫,遠嫁德國共組幸福家庭,「因為德國無移民政策,所以我不是『移民』到德國而係『嫁』過去,所以跟其他移民海外的港人所面對的問題是不完全一樣。」
遇上了相互扶持的丈夫,遠嫁德國共組幸福家庭,「因為德國無移民政策,所以我不是『移民』到德國而係『嫁』過去,所以跟其他移民海外的港人所面對的問題是不完全一樣。」

 

 婚後,她即時有面試工作機會,11年起開始分別在兩間傳統德國上市公司工作至今,「我不會用『歧視』 來形容職場上的德國人,他們在表面上是完全不排外,但對著是來搶飯碗的異邦人是會有差別待遇,例如在開會時我的資料跟其他同事的會有不同、會寫錯或寫漏你個名等,有意無意地令你感到同事間不是對等的。」她在轉到新公司後,改變以往處事模式,更加主動積極融入公司文化,「那時我決定自己要在職場上用全德語來溝通,畢竟用英語對話,某程度上讓人覺得你是以外國人身份來這裡工作,但用上德語『本地話』會更能融入公司文化,在職場上才能跟德國人可以平起平坐。」

去德國當過客會覺得這個地方好靚好童話,但當你要移居到這裡、要在這裡生活及工作時,會發現當地人的思想、工作方法完全顛覆過去對德國的觀感。
去德國當過客會覺得這個地方好靚好童話,但當你要移居到這裡、要在這裡生活及工作時,會發現當地人的思想、工作方法完全顛覆過去對德國的觀感。幸好她有家人的支持,才能渡過適應期。

 

這種改變帶來截然不同的待遇,終令她感到真正成為公司的一份子,不過要習慣德國人的工作態度還是需要多一點時間及耐力,「香港人好有彈性,只求達到目標會用盡可行的方法,但德國人處事方式就截然不同,尤其是我待在科研行業,大部分都是上了年紀的工程師,根深蒂固、不愛試新事的傳統思想和死板不零活工作模式,讓初入茅廬的我嬲到很想咬手指插大髀,最後我用了最少兩、三年來適應。」累積十多年的工作經驗的Cherie給予忠告,「應對客及老闆要各有說法,這才是在德國工作成功的不二法門。」

德國育兒福利佳 鼓勵生育設三年產假 

作為全職媽媽Cherie說德國有推出很多育兒政策來鼓勵生育,職業婦女的權益很受重視,「小朋友讀幼稚園,上學時間很彈性,靈活地配合父母上下班時間。之前娜寶讀的那間學校,家長可以在2-5點接走小朋友,而一般德國公司全職員工,每周工時大約35小時,由於是計工時講自律,員工可以很彈性上下班,隨時可以接送小孩。」過去六、七年Cherie一直都是家庭、正職及代購副業三兼顧,現正放第二年無薪產假的她說:「身體不好的孕婦可向醫生取『禁止工作證』,放假期間支付全薪至預產期前六星期,之後會可放有薪產假一年,而產後第二、三年是可以向公司申請無薪產假。」

丈夫百分百支持Cherie發展自己的事業,家中大小事都會幫手分擔。
丈夫百分百支持Cherie發展自己的事業,家中大小事都會幫手分擔。

 

請育嬰假期間,政府會根據父母的薪資水平發放育兒津貼,也就是所謂的「父母金」(Elterngeld),每人每月上限1,800歐羅(約人工62%),而為了向家庭提供支援,政府更會為小孩提供津貼,「有孩子的家庭還可以領『兒童金』(Kindergeld),津貼會支付至25歲,首名子女約有140多歐羅,第二個小朋友的津貼會較高,而德國由小學到大學都是免費教育。雖然市民要課重稅,但稅款會用作社會保障,除了在醫療基本福利外,真的是由頭保到你腳趾尾,生育完的媽媽會可以去上產後復原課程,保險機構全包,即使你失業都不用瞓街執紙皮。」只要用得其所,相信大家也樂於繳付稅款,來保障市民生活。

平衡德港教育長短 回港遊學一年體驗都市壓力

作為母親最重視的就是子女的教育,女兒娜寶自小在德國接受教育,與香港重視發展讀寫的教育模式有很大不同,「當地教育以兒童為本、主張快樂及自主學習,培育獨立思考能力,政府不鼓勵小孩在七歲前學字,反而應從玩樂、生活體驗中學習,無憂無慮地成長。」Cherie受德式育兒法影響,雖重視與女兒的玩樂時間,但也想她在學習上可以更專心,「德國教育有好有壞,小孩子某程度上會較懶散,抗壓能力較差。」

當地教育以兒童為本、主張快樂及自主學習,Cherie亦很鼓勵娜寶發展不同的興趣。
當地教育以兒童為本、主張快樂及自主學習,Cherie亦很鼓勵娜寶發展不同的興趣。

 

為讓娜寶可以體驗在節奏快速的國際大城市體驗「有營養又健康的磨練」的壓力,今年夫妻二人決定回港遊學一年,「 這個決定既是為了讓娜寶學中文,除此以外,她作為半個香港人,可以趁這個機會能夠認識媽媽的家鄉。」離家多年,有感與年紀漸大的父母相處時間少,看著娜寶與公公婆婆兩代人的相處點滴,雖然一家人在遊學期間要不時德國香港兩邊飛,但Cherie覺得很值得花這一年的時間留在香港。

Cherie常對娜寶她說媽媽因懂中文才可以找到工作、在德國發展順利,希望她可以擁有這種語言能力。
Cherie常對娜寶說媽媽因懂中文才可以找到工作、在德國發展順利,希望她可以擁有這種語言能力。
Cherie希望今次帶兩寶回家跟留在港的婆婆及公公多點時間相處。
Cherie希望今次帶兩寶回家跟留在港的婆婆及公公多點時間相處。

與另一半明確分工 關埋房門處理婆媳關係 

過去六、七年一直是家庭、正職及代購副業三兼顧,Cherie原來早就為自己的未來做好打算,「15年帶同剛一歲的女兒返港,發現香港的天然有機嬰幼兒產品選擇好少又好貴,當時我正值放產假,就決定在網上開設嬰幼兒產品代購店,希望可以帶到好的嬰幼兒產品畀香港的媽媽,順道為自己日後事業發展鋪排後路。網店做了7年,有一班好錫自己和兩寶的熟客,即使工作好忙又不是賺很多錢,我都無後悔當時開店這個選擇和決定。」成功大抵多得丈夫百分百支持, 很有默契地互補不足,令她無後顧之憂。

「之前我的工作是幫德企去開拓中國市場一疫情前工作時間是好瘋癲,試過每個月都要返香港、大陸工幹,我老公好好,為了支持我的事業,他可以一個人湊女做家務,又會周圍車我去訂貨。」 
Cherie:「之前我的工作是幫德企去開拓中國市場一疫情前工作時間是好瘋癲,試過每個月都要返香港、大陸工幹,我老公好好,為了支持我的事業,他可以一個人湊女做家務,又會周圍車我去訂貨。」

 

不過再恩愛的夫妻都會面對天下最難解的婆媳關係,Cherie說只有互相遷就才能避免正面衝突,「無論任何地方及文化都會有婆媳關係,德國人不像中國人社會般『老人家要幫手湊』,老公父母不會主動幫手,認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責任。奶奶以為我帶小朋友回港應該好得閒,為何會讓婆婆去帶小孩返學?有份安穩工作點解仲要試其他野?但其實我也需要有自己社交及工作,為此有叫老公向她解釋,不過老人家在平靜小鎮生活了一輩子,要同現代社會接軌有困難,解釋完也不明白,不獨是文化差異,也是代溝。」Cherie笑說解決不了也不會直接同奶奶直接表達,而是會關埋門同另一半去訴苦埋怨,「最後關埋門都是一家人,沒有解決不了的問題。」

Cherie很感恩跟奶奶的婆媳關係問題不大,只要互相明白及尊重,就可以解決分歧。
Cherie很感恩跟奶奶的婆媳關係問題不大,只要互相明白及尊重,就可以解決分歧。

 

娜寶媽媽Cherie  遠嫁德國,身兼三職的多功能媽媽,婚後定居於德國圖林根州的耶拿,育有一對7歲中德混血女兒娜寶及15個月大的兒子淇寶,為分享在德國的育兒日常生活面開設了FB專頁《嫁「德」遠港媽,有對「德」意娃》,更經營德國嬰幼兒好物代購店「German Babyland」。 FB:HonkiemamaGermanlife

【WorkingMom專訪】憑拼勁建立醫美王國 女兒參選港姐 Vegas360創辦人Karen與「美」的邂逅

會所式醫學美容品牌Vegas360創辦人黃雅麗(Karen),一生與「美」結下不解緣,Karen 憑著不懈拼勁,一手建立起自己的連鎖醫學美容品牌,女兒更參選港姐,奠定家庭與美的深刻關係。

回顧前半生,Karen卻覺得,一切都是為了生活。Karen指母親生她的時候才十八歲,肝癌過身時只有三十來四十歲。喪親悲痛一直縈繞Karen心頭,直至十年前信主後才在信仰中釋懷。

十七歲的Karen帶著弟弟,一心想著攢錢養家。Karen一心希望從事與美麗有關的行業,其時整容與美容均非常流行。她思忖良久,覺得以自己的當時的能力,美容比較能發揮所長,是以把心一橫,花了幾千元報讀了美容課程。畢業後,立即著手去找美容院的工作。她自言,第一次見工的經歷,非常難忘。

「第一份工,喺沙田市中心嗰度見,係一間細美容院仔,見完之後,嗰刻就覺得好委屈。因為通常呢行好講求經驗同客底,但我啱啱出嚟做,兩樣都冇。我老實講晒我個情況出嚟,感覺(店方)嗰個女仔好似好睇我唔起……或者嗰陣時自己冇自信啦,以為人哋睇唔起自己。行出個門口,就自己哇一聲係咁喊喊喊,兩行眼淚係咁流。」

因為當下覺得屈辱,Karen誓言,他日自己的美容院一定要比它規模更大,定下了日後的發展目標。

後來見另一份工,鑒於前次的經驗,Karen主動提出不收人工,店主覺得她做得好才出糧,得以擠身美容行業。返工時,Karen亦主動提出派傳單,從中摸索人性與不同人士的偏好,慢慢累積著成為一流企業家的養份。

文:潘以安

想看各界專家分享育兒貼士,請按【親子教養

【女神媽咪】 2022年秋冬10款名牌Tote Bag推薦|Chanel、Celine、Dior等性格比高超實用大容量手袋

名牌Tote Bag兼備實用性與時尚感,容量夠大,能夠容納長銀包和各種小物、甚至乎外套、手提電腦等較大的物品也能輕鬆放進Tote Bag內,無論是帶小朋友外出還是上班也十分適合。以下精選10款百搭易襯的名牌Tote Bag,讓你外出時可以更時尚從容,也能空出雙手處理各種事項。

名牌Tote Bag推介 1 – CHANEL 22 Handbag HK$ 41,000

(圖片來源:CHANEL官方網站)

CHANEL 22 系列手袋的袋型設計較為率性,需不像公整的小手袋般精緻,但卻利落大方。間隔整齊,並內附有可拆除式的小袋及拉鍊內格,十分實用。除了百搭的黑色款外,也有時尚的淺綠色和卡其色,也有皮革和​​斜紋軟呢有料等選擇。

(圖片來源:CHANEL官方網站)

(圖片來源:CHANEL官方網站)

名牌Tote Bag推介 2 – CHANEL 19 Shopping Bag HK$ 42,700

如果喜歡方方正正的袋型,便可考慮這款CHANEL Tote Bag。手袋轉扣部份融合至CHANEL logo內,更添時尚感。袋內同樣設有拉鍊內格,方便收藏貴重小物。

(圖片來源:CHANEL官方網站)

名牌Tote Bag推介 3 – CHANEL Large Tote HK$ 58,600

特大容量,亦附有可拆除式的小袋及拉鍊內格,方便經常需要攜帶很多東西外出的人使用。配以手提短帶及長肩帶,可因應不同場合及需要轉換造型。手袋上以立體斜紋軟呢CHANEL logo裝飾,引人注目。

(圖片來源:CHANEL官方網站)

名牌Tote Bag推介 4 – DIOR Large Dior Book Tote HK$ 27,500

Dior Book Tote自推出以來便大受歡迎,新袋款綴以全幅藍色 Toile de Jouy 主題圖案刺繡,正面飾有「CHRISTIAN DIOR PARIS」標誌,實用又不失優雅。

(圖片來源:IG@misselvani)

(圖片來源:Dior官方網站)

名牌Tote Bag推介 5 – DIOR Large Dior Book Tote HK$ 37,500

Dior另一新款Book Tote採用米色羊毛皮,為手袋增添可愛感。手袋綴以全幅經典 Cannage 藤格紋圖案刺繡,手提帶部份以「CHRISTIAN DIOR」字樣注入細節。

(圖片來源:Dior官方網站)

名牌Tote Bag推介 6 – Celine Medium Couffin Bag in Triomphe Canvas XL and Calfskin HK$ 12,500

以小牛皮飾邊的Triomphe帆布Couffin手袋,配以長肩帶及扇形袋身設計,有別於一般四方形的Tote Bag,隨性又充滿時尚感。

(圖片來源:Celine官方網站)

名牌Tote Bag推介 7 – Celine HORIZONTAL CABAS in Triomphe Canvas and calfskin Tan  HK$ 19,500

喜歡優雅幹練的款式,亦可選擇可掛肩及手提的HORIZONTAL CABAS。以釘扣開關方便取物,同時設有拉鍊內袋收納貴重物件。

(圖片來源:Celine官方網站)

名牌Tote Bag推介 8 – YSL icare maxi shopping bag in quilted lambskin HK$ 36,500

YSL Tote Bag一向是大容量手袋的熱門之選,最近新推出的YSL icare maxi購物袋,由韓國知名女團BLACKPINK的ROSÉ示範之後,更成為瘋搶的款式之一。Tote Bag飾有 carré 絎縫包縫線和全新雕刻寶石 YSL 標誌性logo, 並附有扣環讓手袋變身成較小的梯形,簡直是型格之選。

(圖片來源:IG@roses_are_rosie)

(圖片來源:YSL官方網站)

名牌Tote Bag推介 9 – Gucci Small tote bag with Interlocking G HK$ 13,900

採用Gucci最具代表性的GG Supreme帆布,並換上米色及白色的配色,令人眼前一亮。手提袋綴以燕麥色皮革飾邊及橢圓形Interlocking G標籤,大方得體。

(圖片來源:Gucci官方網站)

(圖片來源:Gucci官方網站)

名牌Tote Bag推介 10 – Gucci Ophidia GG medium tote bag HK$ 18,000

Gucci Ophidia Tote Bag以Gucci經典monogram綴以標誌性的紅綠織帶條紋,充滿復古懷舊的設計元素。手袋設有可拆式肩帶,可用不同的方式攜帶外出。拉鍊部分亦飾以雙G logo,辨識度十分高。

(圖片來源:Gucci官方網站)

想知更多女神媽咪保養秘笈?請按【女神媽咪

孕婦挑選護膚品宜忌:6種成分要避開

孕婦挑選護膚品宜忌:6種成分要避開

孕期護膚禁忌–初秋到,燥邪盛,皮膚乾,人人知要保濕,孕婦呢?懷孕的婦女又應如何保濕才安全及有效?註冊中醫師許懿清提提孕期選擇及使用護膚品的注意事項。

目前世界的潮流在不知不覺轉變中,大家都知道要環保,要遠離化學污染,時興「clean beauty」,「粗身大細」的孕婦,當然要更加著重與肌膚時刻緊密接觸的護膚保養品的成分!

懷孕後體內的荷爾蒙會產生變化,影響肌膚的狀態,肌膚有可能因懷孕而變得敏感、易乾燥及嚴重缺水。某些孕婦更會因為體內激素的變化,而長暗瘡、出現嚴重泛紅、乾癢甚至脫皮等問題。就算想改善皮膚問題,在選擇護膚保養品時都必須慎重,以有效但不影響胎兒的健康為原則。

護膚品成分會經過皮膚吸收進入血液後,再經胎盤讓胎兒吸收,從而影響胚胎正常發育。但事實上普遍護膚品的成分、用量、濃度,和其被吸收的程度,未必足以影響胎兒健康。不過,孕婦在挑選化妝品、護膚品時,仍然必須小心謹慎。

孕期護膚禁忌
圖片來源:[email protected]

含有以下成分的護膚品或化妝品,在懷孕時最好避免使用:

1. 對苯二酚(Hydroquinone)
對苯二酚是常用的美白祛斑護膚品成分,可以干擾黑色素細胞形成,有一定的毒性,有研究證實使用對苯二酚過度,皮膚會因為缺乏保護功能而有致癌的風險。大部分美白護膚產品均含有對苯二酚,若孕婦長期使用,會令胎兒吸收該有害成分!

2. 酒精、乙醇(Ethanol)
孕期內若長時間大量接觸酒精,會導致寶寶發育不良,影響胎兒的器官發育,也會影響胎兒的智力問題。所以懷孕後最好連外用的護膚品都揀選不含酒精或乙醇的。

3. 維他命A酸(Retinoic acid/ Retinol)
「A酸」是治療暗瘡的最常用成分,可以改善皮膚出油及預防粉刺及毛孔堵塞。但其副作用卻相當多,高濃度的維他命A酸是需要醫生處方的。若孕婦使用含有「A酸」的護膚品,會增加胎兒的致畸機率,流產的風險也會增加,所以孕婦不可使用含有維他命A酸的護膚品!

4. 環五聚二甲基矽氧烷(Dimethicone)
環五聚二甲基矽氧烷是一種合成矽油, 是孕婦不能用的成分。環五聚二甲基矽氧烷所含有的環戊矽氧烷(D5)和環丁矽氧烷(D4)可能會對母乳產生有影響,導致胎兒出現健康問題,某些國家已將環戊矽氧烷(D5)列為毒性化學成分之一,是需要監管的。

5. 水楊酸(Salicylic acid)
水楊酸經常用於去暗瘡的護膚產品,經醫學實驗證明,大量塗抹水楊酸會刺激孕婦皮膚,容易導致胎兒畸形以及誘發各種孕期併發症。在懷孕期間必須避免使用含有水楊酸的護膚保養品。

6. 麝香
香水中含有的某些化學物質,若在孕期中持續使用會導致胎兒發育畸形。而部分香水中會含有麝香,麝香自古以來就被認定會導致流產的,因此,孕婦在懷孕及哺乳期間應慎選香水產品。加上懷孕期間,孕婦體內激素水平變化較大,使用香水更容易發生過敏,即便是平時沒有問題正常使用的香水,也有可能出現異樣。

孕期護膚禁忌
圖片來源:Pexels@cottonbro

孕期護膚建議

建議孕婦護膚應以保濕、紓緩為主,不同膚質類型也要分清楚,因膚質類型不同的話,在護膚的選擇上也截然不同。

懷孕初期的首三個月,不要使用任何含有促進子宮收縮及通經活血類的草本產品,懷孕初期胎兒仍未很穩定,使用含有上述作用的護膚成分會有流產風險!孕後期30週以後也不適合使用含有這些成分的護膚品。

要避免使用會促進子官收縮的草本成分:迷迭香、百里香、艾草、快樂鼠尾草、鼠尾草、絲柏、冬青木、樺木、樟木、醒目薰衣草、芳樟葉、丁香、羅勒等。

某些具有通經活血、促進血液循環的成份及精油,如天竺葵、香蜂草、玫瑰、伊蘭、茉莉、馬鬱蘭等,在懷孕後也應避免使用。


作者:許懿清註冊中醫師,常於各大報章、雜誌及專欄分享中醫美顏及養生資訊,並著有19本中醫養生食療書藉。近年創立中醫養生美顏品牌「懿 YI BEAUTÉ」,結合中藥護膚概念及超過10年的行醫經驗,親自設計及監製一系列的中藥護膚品及養生茶包。

Facebook:許懿清中醫師懿 YI BEAUTÉ

更多許醫師的專業分享文章,請按【許懿清中醫師健康資訊

想知更多兒童、孕婦健康資訊?請按【生活健康

【繪本童心】你有默許以暴力解決問題嗎?

在等候室內,六歲的哥哥忽然拿起皮球擲向兩歲的小弟弟,幸好只是擦身而過。然而失手後,哥哥立即拾起皮球再次擲向小弟弟,這次他的神情看似嬉戲卻又帶點怒氣,而一直在旁邊的媽媽竟然沒有加以制止,結果當然成功打中目標。小弟弟一臉無辜,而媽媽卻仍然無動於衷。

事後我向媽媽了解情況,媽媽說最近哥哥對小弟弟很多不滿,哥哥認為小弟弟不聽從他的意思,又覺得媽媽總是偏幫小弟弟,所以哥哥最近有很多抱怨和憤怒。因此媽媽沒有阻止哥哥的行為,然而體諒並不等於認同哥哥的做法,不加阻止其實也暗暗地表示「默許」了孩子的行為。假如家長認為程度上輕輕力是可以接受,就要小心種下意識形態的禍根。因為即使不同程度的暴力,只要是令人身心靈受傷,其實也不應該接受和容許。

我建議媽媽若孩子打架可給予後果,但媽媽卻擔心給予後果會令孩子變得壓抑情緒,因而無法將感受宣洩出來。然而,給予後果和宣洩情緒是兩件事,我們接納不同的情緒,但卻管制表達方法。而給予後果是基於孩子選擇了不適當的方法來宣洩情緒。因此,媽媽可以告訴哥哥:「我知道你好嬲,但不可以打弟弟。你可以打枕頭或撕紙,但不可以打人。」我們不需要否定「憤怒」這個情緒,只需要引導孩子正確地將情緒表達出來。假如哥哥繼續打弟弟,媽媽可以扣他的零食或電視時間。給予後果不是因為要「懲罰」孩子,而是讓孩子學會自制,因為後果而控制自己的行為,若越過限制便學習為自己的行為負責任。

這位媽媽帶著三個年幼的孩子,真是身心疲累。媽媽說自己狀態好時,她會跟孩子說說道理,一起尋求解決方法,但若自己也狀態不佳時,她會容許孩子打架後再處理。其實媽媽只需要告訴孩子:「不可以打架,我現在需要平靜一下,我稍後會告訴你們打架的後果!」。然後每次堅定執行後果,讓孩子慢慢學習用其他更好的方法解決問題。管教真是很費心力,父母的健康也是十分重要,首先照顧自己也是必須的。加油各位父母!

延伸閱讀書目:

(1)《不可以吃我的妹妹!》

作者/繪者: 朱里安諾

出版社:格林文化

故事簡介:以《小紅帽》故事作延伸開始,小紅帽家裡添了新成員。但妹妹一出生,大家的目光都集中在妹妹身上,令小紅帽心裡很不好受。有一天,小紅帽趁著媽媽不在,獨自帶著妹妹去森林裡探望奶奶。今次的旅程會不會隱藏普什麼危險呢?

(2) 《穿過隧道 / THE TUNNEL》

作者/繪者: 安東尼.布朗 (Anthony Browne)

出版社: 遠流

故事簡介: 哥哥和妹妹很不一樣,走在一起時總愛吵架。有一天,因他們又吵架,於是媽媽氣得叫自己他們出去「和平解決」。他們忽然發現了一個隧道,充滿好奇的哥哥馬上就鑽進去探險。隧道的另一端是陰暗的叢林,兄妹二人會有什麼經歷?

(3)   《我那討人厭的弟弟》

作者/繪者: 李朱蕙

出版社: 大穎文化

故事簡介: 書中以小姐姐的角度直接表達內心的感受:例如嫉妒、不滿、競爭、……。小姐姐不明白大人為什麼總要自己讓弟弟?弟弟比她矮、又愛哭、又調皮,並不討人喜愛。然而,當想到放學後,弟弟總是第一個出來迎接,又常常陪伴她玩,其實弟弟也有許多很可愛的時刻。相信小哥哥、小姐姐在閱讀這書時可能會很有同感,甚至感到釋放﹗

(4)    《分享 / Share!》(套書2冊)

作者: 安喜亞‧賽門絲 (Anthea Simmons)

繪者: 喬治雅‧博琪

出版社: 親子天下

故事簡介: 媽媽說:所有東西都要跟弟弟分享。但弟弟什麼都不會,只會把東西弄得一團糟。手足間怎樣從「愛分享」到「分享愛」?同系列另一冊書《分享2:當我們同在一起/The Best, Best Baby!》。

部分翻譯圖書可選購英文版,各大書局或網上書店有售。

() www.hkbookcity.com ; www.books.com.tw ; www.cite.com.tw

() www.bookdepository.com; www.amazon.com

(簡體中文) book.douban.com ; book.jd.com ; book.tmall.com

———————

作者:丘成瑤,Yoyo Yau,美國註冊遊戲治療師 (T4182),輔導學碩士,香港註冊社工。多年來從事親子共讀培訓及遊戲治療輔導工作,為家長提供支援,促進兒童在愛中快樂成長。

Facebook:Play Seed

更多丘成瑤的精心推介,請按【繪本童心

想知如何建立孩子的閱讀習慣?請按【親子共讀

【校園新聞】21位本地藝術家 x 30間學校攜手創作 首辦NFT x 校園壁畫創作計劃

近期在全球科技發展與創意產業的領域,元宇宙和 NFT 都成為了大熱趨勢,「動感香港 Hong Kong Move On」首辦的「NFTx校園壁畫創作計劃」活動,特地邀請了 21 位本地藝術家參與,與30間學校攜手創作,以不同形式點綴超過 30 間學校的校園,塑造和衍生各種可能性,繪製出一幅幅充滿活力的創意藍圖。

壁畫主題十分廣泛,包括海港、自然環境/地貌、都市景象、傳統文化、節日、特色食物、現代文化、藝術領域成就、運動領域成就、標誌性建築、主題旅遊景點、科技與創新等。而藝術家與各校學生攜手完成壁畫之餘,同時更令學生了解新興藝術與創新科技如何結合,體驗壁畫創意如何轉化為 NFT 電子藝術。

「動感香港 Hong Kong Move On」是由全球知名的網絡遊戲企業網龍網絡控股有限公司(網龍)以及香港科技企業創奇思聯合主辦。創奇思首席營運總監陳甘泉指,預計5 至 10 年後,元宇宙將成為主流,新生代更需具備科技知識,希望可協助承傳,讓學子能夠為未來作更好的準備。

創奇思首席營運總監陳甘泉先生表示:「很興奮計劃可以付諸實現,特別是它並非單方面的只與學生講科技,而是結合藝術創作與創新科技,雙線地激發和培育學生們的創意。同時,又可以正面、正確地與大家分享 NFT以至元宇宙的知識,讓他們親身體驗而不單止是在網上道聽途說。」

整個「動感香港 Hong Kong Move On:NFT x 校園壁畫創作計劃」分為幾個階段。首階段是與學校和藝術家聯繫交流,經已在 2022 年第二季完成。內容包括:在各校內宣傳壁畫創作,希望透過美化校園去加強學校對藝術的重視;舉辦講座讓各校師生認識元宇宙、NFT、區塊鏈等創新科技概念,引發校方及學生多參與創新科技項目,以提升學校的科技發展動力,並開拓學生們的科技新領域。

第二階段是校內壁畫創作,於 2022 年第三季分 3 批學校進行,而第一批 9 間學 校已於 7 月至 8 月間完成畫作。各學校獲主辦單位編配藝術家,而學生們則在 藝術家之指導下,全程參與及體驗大型壁畫創作。同時,亦開啟 NFT 製作項目,所鑄造成之 NFT 會於各校內舉行拍賣預售,由學生家長以及一眾舊生競投,所籌得款項扣除開支則撥捐有需要之慈善組織或學校團體。第二批及第三批 學校,則於 8 月至 10 月間陸續展開壁畫創作及 NFT 製作。最後階段,主辦單位將於 11 月舉行「NFT 啟動儀式暨聯校成果分享會」,讓主辦方、藝術家、校長、老師與學生們,互相分享創作及學習成果,加強聯校交流。

 

想知更多升學資訊,請按【升學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