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女常嚷著「好頭痛呀」,請別先妄斷他們只是情緒上的抱怨,反而要平心靜氣跟其好好溝通,從中了解他們頭部或身體其他地方是否有什麼不適,因為兒童頭痛其實在兒科疾病中頗常見,香港港安醫院‐荃灣 兒科顧問醫生巫仲然指臨床個案之中普遍屬於原發性頭痛,而其中兩種兒童常見的原發性頭痛分別是偏頭痛(migraine)及緊張性頭痛(tension headache),誘因主要包括睡眠不足、壓力和感染。適逢3月是考試月,溫提家長們陪伴孩子溫習之餘,也要不時默默留意其身心情況,尤其切勿輕視他們的頭痛問題。
巫仲然醫生解釋,原發性頭痛是一種並非由潛在疾病引起,而是可能跟大腦本身的化學物質和神經細胞活動變化有關的頭痛。臨床上,兒童睡不夠和睡不好、涉及學業及家庭又或欺凌而造成的情緒壓力、感冒和流感等上呼吸道感染,固然是不能漠視的頭痛誘因;惟經常不吃早餐或午餐,或飲食中攝取了大量糖分、鹽分、味精、咖啡因,又或天氣轉變、長期曝露於強烈燈光、聲浪太大的噪音、刺激的味道等,亦可觸發他們出現頭痛,故家長及照顧者日常亦要多加留意。
原發性頭痛的確切成因暫未明,但有一定的遺傳性。臨床上經常出現頭痛的兒童,他們的父母及其他直系親屬例如兄弟姊妹、祖父母或外祖父母,均有著「容易頭痛的體質」。另外,偏頭痛的直系遺傳機率可達6成。
巫仲然表示兒童偏頭痛的常見症狀是:較多出現雙側太陽穴出現反覆的搏動性疼痛,相比青春期尾或成年初期者較常呈單側痛;他們的偏頭痛發作時間(2小時到72小時)也較成年患者(4小時到72小時)的短,亦會出現噁心,及伴隨嘔吐、怕光、怕噪音,郁動身體會加劇頭痛,停下休息時頭痛暫緩。有些偏頭痛兒童發作前會看到閃光,少部份則發作前一兩天特別感疲倦、嗜睡、易打哈欠。此外嬰幼兒也可患偏頭痛,但由於未懂說話,故他們頭痛發作時可能會大哭或身體猛力前後搖動以示意疼痛不適。
至於緊張性頭痛,疼痛位置可發生在額頭、頭部下後方至頸部及頭頂位置,痛感是輕度至中度的持續性反覆鈍痛或崩緊痛,發作時間由30分鐘到數天不等,而且沒有伴隨噁心或嘔吐,身體郁動亦不會加劇頭痛,症狀比起偏頭痛相對較輕微。
巫仲然表示孩童時期的原發性頭痛可能較反覆。有硏究指50%孩童時期出現偏頭痛者,隨後30年也會繼續經歷相關問題。兒童長期頭痛難耐,亦可影響整個成長期的情緒健康、課堂表現、出席率、學業成績,以及個人生活質素和社交,因此需要求醫以診斷出是哪一類頭痛,繼而接受適切治療來處理症狀及防止其惡化。
醫生在診斷過程會先詳細問診,向病童及家長查詢病史,包括何時開始頭痛、頭痛位置、痛感、頻密及嚴重度、個人及家庭病歷、飲食及生活習慣、之前有否求醫或服用止痛藥等。接下來,醫生會就病童當下身體情況作基本檢查,這可包括:量體溫、檢查視力、肌肉力、平衡力。如有需要,醫生亦有機會建議作進一步檢查,如腦部磁力共振(MRI)及電腦掃描(CT Scan)。
當排除了患中耳炎、鼻竇炎、腦病變、腦腫瘤、腦出血而引起繼發性頭痛的可能性,並確診病童的頭痛屬原發性頭痛,所接受的治療會包括:服用處方止痛藥以緩解急性輕度偏頭痛或間歇性緊張性頭痛,同時日常要避免容易觸發頭痛的誘因。萬一壓力嚴重到干擾睡眠及生活而加劇頭痛的情況,建議可同時尋求臨床心理學家或精神科醫生的協助。
此外,患慢性偏頭痛的病童若接受了急性止痛藥物治療無效,並在一個月內頭痛發作超過4次以上,又或者每次劇烈頭痛發作也持續超過4小時以上,以致影響上課及日常活動,家長可跟醫生商量,考慮讓病童接受偏頭痛的預防性藥物治療。
最後提醒各位家長,無論孩子的頭痛是初發抑或復發,一旦發作之同時還兼有下列其中一項的症狀,就必須立即帶他們求醫:
- 虛弱
- 不停嘔吐及腹瀉
- 視野缺損
- 神志不清
- 發燒
- 頭暈
- 麻痺
- 呼吸急促
- 頸項僵硬
- 眼、耳、鼻及喉部出現異樣

香港港安醫院‐荃灣 兒科顧問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