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連續5年無年三十晚?天文台拆解2025年起年三十連續5年消失之迷

農曆乙巳蛇年快到了,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留意到今年的除夕是年廿九,而非年三十,甚至會在2025年連續5年都沒有年三十,很多youtubers就以此為題,說是荒亂大蕭條、又說之後馬羊年是赤馬紅羊劫,另星斗市民心慌慌。天文台日前就在官方網誌解釋了這個年三十消失之象,大家不妨自然的天體運行規律,以及人類訂定的曆法時間規則。

天文台拆解連續5年無年三十之迷

天文台指年三十的消失其實非罕見現象,在過去100年(即1925至2024年)中就有37年「失去蹤影」,次數並不少。

天文台
圖片來源:天文台

天文台解釋,在天文學上,「朔」(新月)是月球和太陽在同一黃經時的月相,接連兩次朔相隔的時間稱為「朔望月」,平均約29.5306日(即29日12小時44分3秒)。而農曆月是按月相週期制定,每月以出現「朔」的日子為第一日。由於月曆上每月日數必須是整數,農曆採用「小月」29日和「大月」30日的編制方法,農曆月的平均長度與「朔望月」大致相約。

天文台進一步指出,每月的第一天(即「朔日」)定為「初一日」,最後一天則稱為「晦日」。視乎當月是大月還是小月,晦日可以是「廿九日」或「三十日」。然而,農曆大月及小月的出現並沒有簡單而又均勻的規律,編排是基於兩大原則,即朔必定在初一日及曆月日數必須是整數。

由2025年起連續五年的農曆十二月剛好都是小月,因此這幾年的除夕並非在年三十。事實上,農曆十二月為小月的概率約為四成,以此粗略估計,連續五年除夕並非年三十的概率就只有約百分之一。根據公曆與農曆對照表,所統計出來,在本世紀完結前還會有兩次類近的情況,而這兩次(2058至2063及2089至2094)更可能是連續六年沒有年三十。

天文台
圖片來源:天文台

最新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