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仔女最討厭父母做的6種行為 請尊重孩子 依成長步伐按部就班

父母經常催促子女會帶來多種負面影響,包括增加壓力和焦慮、降低自尊和自信、影響親子關係以及令子女養成拖延習慣。日本教養雜誌《AERA with Kids》曾經做過一個相關調查,結果顯示:有高達80%的父母每天多次對孩子催促「快一點」,頻繁催促集中在早上出門前、晚上孩子做功課、收拾玩具、洗澡、睡覺時……

而據調查,孩子們最討厭父母做的6種行為,排名是:

1. 父母的催促及「日哦夜哦」。

2. 以愛的名義將自己的意願強加到孩子身上。

3. 經常拿別人家的孩子來刺激自己。

4. 永遠將孩子看成是不懂事的,什麼都要管。

5. 將子女作為攀比工具拿來炫耀。

6. 明明自己不懂,卻依然講大道理教導別人。

由此可見,催促、嘮叨,已讓很多父母不知不覺中成了仔女心目中討厭的人。在調查中,有孩子甚至說,父母愈催,自己愈慢、做事愈沒有動力,本來能做好的事情也做不好了。其實,孩子的小腦袋之中,裝著很多可愛的小心思,並經常會因一件小事物而沉浸在自己的世界裡,從而忽略了大人的指令,但看在大人眼中,卻是故意磨蹭、不聽話⋯⋯幼兒心理學研究者曾提出:受年齡、心理生理等因素影響,孩子對有些事物的能力有限,尤其是新的事物或技能,需要不斷練習。誰也不是天生就會自己拿筷子夾餸食飯,只有在自己的節奏裡,孩子才能更好地發揮自己的潛力。

成長步伐

身為爸爸媽媽,我們要先了解:

1. 不管生理還是心理上,孩子都有自己的節奏,我們應尊重他們的身心發展規律,不能用成人的思維去要求他們。

2. 注意控制好自己的情緒,試著把催促換成鼓勵,用愛去引導孩子,從內心尊重孩子,並給孩子學習的機會,讓他們在學習中成長。

3. 平時多觀察了解孩子拖拉的原因,不以自己的主觀意識作評判,避免傷了孩子的心,還氣到自己。

其實孩子有自己的生理節奏及時間表:

2歲前:沒有時間觀念,只活在當下

2—2.5歲:稍稍有了一點時間概念,了解「先後」

2.5—3歲:孩子的時間觀念快速發展,分得清「過去」、「現在」及「未來」

4歲:能描述在學校做了些什麼,卻不能描述具體時間做了什麼事情

5歲:能描述具體時間做了什麼事情,因此爸媽可以教孩子了解「倒數5分鐘、或倒數1分鐘」的概念

6歲:喜歡聽過去的故事,不過,對於20分鐘、半小時實質有多長,還未有意識。因此爸媽可以為孩子建立10分鐘及30分鐘長度概念,即是可以教他在30分鐘內,去完成3件事或2件事

7歲:可以分清時間概念,卻是磨蹭的高峰期,因為在孩子的潛意識裡,其實並沒有接受特定時間做特定事情的節奏。因此爸媽可以教孩子,在1小時內分配工作。

7歲以上:可以教孩子計劃學習及休息時間的分配,爸媽應強調「可以玩,但自己去計劃有多少玩的時間,而不是無限制的玩」,父母灌輸的時間觀,對孩子的自信心、判斷力等一系列成長中的重要因素造成深遠影響,因為這些影響會也延伸到孩子以後的人生歷程。

成長步伐

不催促孩子,父母如何更有效地提點子女?

1. 設定明確的期望和時間表

  • 清晰目標:與孩子一起設定明確的目標和時間表,讓他們知道需要完成的任務和時間限制。
  • 共同制定:讓孩子參與制定時間表,增加他們的參與感和責任感。

2. 提供支持和指導

  • 實際幫助:在孩子需要幫助時,提供實際的支持和指導,而不是僅僅催促。
  • 情感支持:給予孩子情感上的支持和鼓勵,讓他們感到被理解和支持。

3. 培養時間管理技能

  • 教導技巧:教導孩子一些時間管理的技巧,如制定計劃、分解任務和設置提醒。
  • 實踐機會:給孩子提供練習時間管理的機會,讓他們在實踐中學習和改進。

4. 鼓勵自主性

  • 自主決策:讓孩子有更多的自主決策權,增加他們的責任感和自信心。
  • 尊重選擇:尊重孩子的選擇和決定,即使有時他們可能會犯錯,從中學習和成長。

5. 表揚努力和進步

  • 正面反饋:強調和表揚孩子的努力和進步,而不是僅僅關注結果。
  • 建立自信:通過正面的反饋和鼓勵,幫助孩子建立自信心和自尊心。

6. 創造輕鬆的家庭氛圍

  • 減少壓力:創造一個輕鬆和支持性的家庭氛圍,減少孩子的壓力和焦慮。
  • 開放溝通:鼓勵開放和坦誠的溝通,讓孩子感到可以自由表達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想孩子成長,首先得讓孩子體驗得更多,因為一個沒有經歷的人,一定也是一個沒有成長的人。磨蹭是孩子成長過程中必經的一個階段,重要的是,磨蹭的孩子在慢慢適應世界的的過程中,能很好地保持對世界的好奇心。一個只靠催促的家長,只會毀掉孩子的未來。做什麼事都心急火燎的孩子,很難靜下心來發展自己的興趣;而慢吞吞的孩子,反倒能夠自得其樂,享受當下。

父母應該採取更有效的方法來提點子女。通過設定明確的期望和時間表、提供支持和指導、培養時間管理技能、鼓勵自主性、表揚努力和進步以及創造輕鬆的家庭氛圍,父母可以幫助孩子更好地應對挑戰,促進他們的全面發展。

圖片來源:photoac

最新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