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心理學家分享培養孩子興趣要點 妙法助爸媽發掘孩子興趣

因為香港運動員在多個奧運比賽項目創下輝煌佳績,同時亦掀起一股運動熱潮,很多家長為孩子報讀劍擊班或游泳班,希望子女成日明日的奧運之星,但各位家長又有沒有考慮孩子是否適合參加?這些運動能否成為孩子的興趣呢?究竟怎樣培養孩子的興趣?香港心理學會註冊臨床心理學家、香港衞生署認可臨床心理學家名冊會員陳潔冰分享一些家長發掘孩子興趣的貼士,讓孩子忠於自己,學自己所喜,喜自己所學。

家長宜考量前因後果

臨床心理學家陳潔冰建議,家長為孩子選擇興趣班,不論是體育活動、藝術項目、語文課程,還是其他專業技能,報名之前先要冷靜下來想一想孩子的意向、報讀興趣班的出發點、自己的角色及參與度;家長亦要明白培養孩子的興趣,尤如種植植物般,要悉心照顧。每種植物都有獨特性,正如每個孩子都有不同性格、取向、強項和弱項,所以家長要知道孩子在不同成長階段的不同能力和需要,例如:孩子的大肌肉尚未發展成熟,便安排他上跑步班,又否太早?;孩子的手眼協調能力稍遜,便安排他上羽毛球訓練,又是否適當的時機?

「興趣」並不是一件差事,而是孩子專注在某一種自己喜歡的事情上,自然感到快樂或滿足感,並會投入更多,所以家長只須提供適合的環境和機會,讓孩子發掘自己的興趣,以及誘發孩子的好奇心、鼓勵他們多留意身邊發生的事情、多發問問題及自行尋找答案,以發揮探索精神。

興趣班應先考慮子女意願
圖片來源:Pexels@MART PRODUCTION

加強內在動機

心理學把推動行為的動機分為外在動機及內在動機,外在動機指受到外界的讚賞、所獲得的獎牌或排名等結果;內在動機是指人所感到樂趣、滿足感及成就感等,而內在動機才能讓人更有可靠的動力和持久力去追求自己所喜,所以家長要增強孩子的內在動機,令孩子投入自己的興趣、跨越種種障礙,勇往直前接受挑戰,產生成功感。

接觸不同範圍興趣

對於0至6歲的學前幼兒,最重要是讓他們嘗試不同範疇的體驗,讓他們有所感受和體會,從而了解自己所喜歡的興趣,投入其中;而不是局限他們在某個範疇作「特訓」,收窄他們的興趣。孩子參加的運動班,例如劍擊初階或游泳初班等,與奧運選手目標為本的「專業特訓班」是兩碼子的事,加上在比賽中極之少數的選手能夠獲得獎牌,當中要經過漫長的刻苦訓練,家長沒有必要將奧運得獎運動員作為孩子的上運動班的目標,亦不宜說:「你想唔想好似香港運動員咁叻喺奧運比賽攞到金牌?」為孩子添加壓力;最重要是留有空間,當孩子嘗試後感到不合適時,可以選擇不繼續參加。假如孩子感到合適,才會視這些運動為興趣,樂意繼續練習及享受運動過程中的樂趣。

興趣班應先考慮子女意願
圖片來源:Pexels@Pixabay

平衡作息及學習生活

至於安排多少興趣班給孩子參加,則沒有既定的標準答案,家長最重要是適當安排孩子的日常生活,當中要有自我照顧、學習、玩樂和休息時間,讓孩子有平衡的生活,並加強這階段的幼兒的自理能力、訓練大小肌肉及專注等重要的範疇。

如家長安排孩子參加興趣班時,抱有不斷催谷孩子、重視成果多於過程、將孩子與其他人比較或不斷要孩子操練的心態,反而會令孩子失去學習的動力、感到困擾、厭倦;當孩子達不到父母或教練的期望,可能會產生挫敗感、自信心下降,影響情緒、生活及學習;就連價值觀亦可能受到父母影響而建基於只重視成績和表現上,影響身心發展及成長,更會影響親子關係,所以家長為孩子安排興趣班時,務必要平心靜氣地三思才行動。

以上資料由慈慧幼苗親子學堂 合作伙伴香港心理學會註冊臨床心理學家、香港衞生署認可臨床心理學家名冊會員陳潔冰 提供

最新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