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今的孩子容易接觸到互聯網的資訊,有自己一套的想法,並不喜歡某些老派觀念,所以上一代的管教技巧已未必適用,甚至有一些教養方式會對孩子的心理造成負面影響。就讓我們一起看看以下9大常見教養錯誤,家長應該如何避免。
常見9大教養錯誤
常見的教養錯誤1. 與兄弟姊妹比較
「你為什麼不能像你的兄弟/姐妹?」把孩子與兄弟姊妹比較會傷其自尊,並且讓他無法成為自己想成為的人。兄弟姊妹之間的比較也會讓他們充滿怨恨,令家庭關係充滿張力及壓逼力。
常見的教養錯誤2. 告訴孩子另一半的問題
「你爸爸很糟糕,他都不幫手洗碗」、「我討厭我的婚姻」,家長有時候會忍不住向孩子吐苦水,但孩子不是社工和治療師,他們甚至沒有足夠的心志來解決問題,而問題應該與另一半一起想辦法解決,而非單純抱怨。
常見的教養錯誤3. 否定孩子的感受
孩子還小並不代表他們的情緒不值得關注,當孩子分享自己的感受時,家長應該表示關注並嘗試了解更多。研究發現,在一定的遺傳和環境條件下,慢性兒童期失能是發展邊緣型人格障礙(BPD)的危險因子。
常見的教養錯誤4. 煤氣燈效應
煤氣燈效應(gaslighting)是一種心理操縱的形式,指「隱秘地讓受害人逐漸開始懷疑自己,使其質疑自己的記憶力、感知力或判斷力」。家長有時為了維持自己的權威,可能會反駁孩子對某件事的記憶,告訴他們反應過度,或將問題歸咎於他們。
常見的教養錯誤5. 不允許孩子和自己有分歧
當孩子向父母分享自己對某事的看法時,家長可能會因意見不一而感到憤怒,但如果直接打斷對方或表達不同意,會令孩子不再想和父母分享感受。因此,家長也要學習成為一個聆聽者,對孩子的不同觀點持開放態度,樹立互相尊重的榜樣。
常見的教養錯誤6. 說孩子被寵壞了
家長有時會說自己的孩子「被寵壞了」,因為他們有遊戲、手機、玩具等。然而,孩子所擁有的都是父母選擇給予的,所以家長不應該送禮物給孩子後,又要表現到孩子好像是個壞人。寬容的教養方式確實會令孩子被寵壞,但解決方法並不是稱「孩子被寵壞了」,而是明確地訂立和執行界線來幫助建立孩子的紀律。
常見的教養錯誤7. 使用羞辱和尷尬作為懲罰
家長絕對不可以用羞辱或讓孩子難堪的方式作為懲罰,雖然可能暫時有效,但同時亦有害。美國兒科學會 (AAP)建議不要作出會令人羞恥或羞辱的言語辱罵,因為會對孩子的自尊心產生負面影響。
常見的教養錯誤8. 不解釋你的決定
不少家長會容易脫口而出說「因為我這麼說」、「你必須這樣做,因為我是你的媽媽/爸爸」,但其實家長可以花時間向孩子解釋自己的理由,讓他們了解並接受你的決定。當家長對等地解釋為何你會做出某些選擇,孩子便會感受到尊重,並會理解和應對情況。例如你告訴孩子不能大聲地玩玩具而不告訴原因,他們可能會堅持己見,但若解釋大聲可能會打擾到別人睡覺,並提出一個可以一起玩的時間,孩子大多會同意的。
常見的教養錯誤9. 不處理童年創傷
許多的教養問題可能源於父母在養育孩子前,沒有先治癒自己的童年創傷,因而對孩子造成不應有的創傷。事實上,不少父母在傳統而嚴厲的教育下成長,甚至面對過體罰,但卻沒有意識到自己所承受的創傷,而其造成的觀念和心理或情緒健康,可能會對養育孩子有不良影響。因此,有需要的家長可以找兒科醫生、社工交談,了解更多育兒技巧、育兒課程,得到社區的資源和幫助。
圖片來源:PhotoA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