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緊急備用金|香港存款保障委員會連續第6年進行香港人「儲蓄安全感」指標調查,結果反映港人每人每月的平均儲蓄金額顯著上升,由2022年的7700元增至2023年的9000元,增幅達17%,儲蓄金額數字亦創調查以來新高。
港人平均需要擁有108萬元儲蓄或流動資金才有足夠的「安全感」,較2022年的59萬元大幅上升八成,也是進行調查以來最高的金額,而當中逾7成受訪者表示使用銀行活期及定存作儲蓄。
逾半家庭主婦有儲錢
調查由存保會委託香港中文大學香港亞太研究所,於2023年9月6日至11月3日期間,透過隨機抽樣並以電話訪間形式,訪問了共1001名18歲或以上的香港人,並對401名全職家庭主婦進行了深入意見調查。
調查發現,有52.6%受訪全職家庭主婦有儲蓄習慣,每月平均儲蓄為5,600元,當中4成半家庭主婦表示有儲「私己錢」,每月金額為4,300元,當中約5成受訪者有告知家人。
而私己錢的主要來源,84%為「以前儲起的積蓄」、30%「配偶給予的家用」、29%「子女給予的家用」,儲起私己錢主要目的包括應付自己的不時之需、應付家人的不時之需及提升安全感。
「儲蓄安全感」
近年環球市況不明朗,人人傾向想多個錢傍身!就是怕有緊急狀況,因此要有「應急儲備金」才有更多彈性可以應對突發事件,不然哪有安全感?!
常見緊急狀況有這 2 類
普遍容易面臨到的緊急狀況通常有 2 大類:第一是失業空窗期,例如轉職、被裁員,另一種則是傷病的變故,例如自己或家人意外受傷或患上中重度疾病。面對這兩種情況時,萬一沒有緊急預備金,會在沒有收入或支出遽增期間,擴大財務坑洞。
該準備多少家庭緊急儲備金?
一般情況是存3-6個用的生活費,這邊指的生活費是「生活上的必要支出」,例如:租金/供樓開支、交通費、伙食費、水電費等,不包含「想要」的其他支出,比如:旅遊費、治裝費、奢侈品等。因為緊急備用金是指今天無法工作時生活仍然必要的花費。
而人生在不同階段、風險承受度不同的情況下,需要準備的備用金數字也不一樣。
不過要提醒的是, 3-6 個月的緊急預備金是最低標準,因為上述情況只有評估生活開銷,如果把重大緊急狀況也計算在內,實際需要的緊急預備金額可能會是原先的 2 至 3 倍。
現在的社會,即使已婚夫妻都會持續工作,因此將有兩份收入來源,而兩個人在同時間內失業的可能性也相對低,不過生活支出也增加不少,比如:房貸、車貸、小孩日常支出、供養父母等,建議孩子仍在學的家庭至少需要準備1年的應急儲備金才較為妥當,平日透過積極、有紀律的方式儲蓄,才可以為未來做好準備。
圖片來源:photoa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