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邊好幾位朋友的小孩都是K3,上星期剛剛經歷完小一第一次放榜,就是只計分數的自行收生階段。
幾個月以來,朋友們或多或少都帶孩子去考直資和私校。比較「勤力」的可能考四五間,比較沒所謂的也總會試著考一兩間。與其說是想入讀直資和私校,不如說大家其實是不想將命運交托在沒有把握、沒有透明度、也沒有人情味的隨機分配學位制度吧!
幼稚園 VS 小學
很多人形容幼稚園是「玩」的階段,輕鬆愉快就好了。然而,當去到小一,才發覺輕鬆愉快的背後,孩子好像「乜都唔識」——尤其加上疫情,上學日子太少,不單是學術上有滯後,就連與人相處和溝通的能力也好像發展遲緩了。
幼、小之間的Gap很大,大到彷彿不是家長肯努力就跳得過。
有家長想找補習,免得自己辛苦,也怕影響親子關係。也有朋友為此跟丈夫吵架,因為兩夫婦的分歧很大,一方想孩子慢慢適應,另一方覺得要加緊腳步追上去。
小一BB
關於小一BB,我收集了來自小一家長朋友和教小學的朋友的一些小笑話⋯⋯
家長投訴:
- 經常拿了同學的作業回家,又或者手冊被同學拿回家了;
- 擦膠鉛筆都像長了腿,會跑掉的,買都買到窮;
- 小孩完全不明白默書是甚麼一回事,叫他溫習比死更難受;
- 派測驗卷,發覺孩子因為不小心而大量失分,嚴重到想立即帶他去驗眼;
老師笑說:
- 坐窗邊位置的小一BB,上課時看藍天白雲比看老師多;
- 課室裡的失物待領處的文具,多到可以開文具店;
- 上課時會自己站起來,甚至走個圈,因為唸幼稚園時是容許的;
- 最後,是連老師也沒法想像下個月怎樣恢復全日上課!
惡性循環
香港的教育制度從來就是精英制,汰弱留強。小學會有精英班,升中要分Band 1、2、3,進大學要按分數選校和選科。說沒有壓力,是騙人的。
制度是殘酷的,也將「起跑線」愈推愈前。K1 K2開始上興趣班,K3去上面試班,小學開始天天要補習,比目皆是。
有家長選擇「一面罵,一面追」,一面控訴制度的麻木不仁,一面掏腰包替孩子找補習和上興趣班。最後造成惡性循環,學校見到學生追得上,就愈教愈深;坊間的補習社發現有生意,就愈開愈多;興趣班也愈開愈走偏鋒,從前沒想過有得學的都可以學。
口裡說不,身體卻很誠實!
口裡想打怪獸,自己卻不知不覺變了怪獸。
你就是你
未生小孩前⋯⋯
「嘩,咁鬼曳,喺餐廳落地四圍跑⋯⋯如果第時我有細路,我就⋯⋯」
生了小孩才明白,原來坐得定當你贏!
未生小孩前⋯⋯
「好心啲家長就唔好咁怪獸啦,又學嘢又補習,俾小朋友抖吓啦,求學不是求分數呀」
生了小孩才明白,不是想贏在起跑線,但至少不是一起步輸成條街!
小孩就是小孩,每個都不一樣。
不用跟人比較,不必跟人角力。因為你就是你,我就是我,每個家長本來都不一樣。
選擇在你!
抱歉!如果你期望看完這篇文章,能找到一點結論,Sorry,我實在提供不了。
因為,選擇權,從來在你自己手中。
自己孩子的路,由你自己選;自己孩子的人生,也由你去締造。
路,是有很多條的。特別與要等候小一大抽獎等到六月的朋友共勉。
作者:Kanris Lee,退休中學教師,現任一間中學家教會主席暨家長校董、一間小學校友會主席暨校友校董,並榮任九龍城區家長教師會聯會常務理事。在中、小、幼都曾任家教會主席多年。現為全職媽媽,致力積極推動家校合作,為一對子女及師生同學們創建更佳學習環境。
更多Kanris的實例故事分享文章,請按【家・校・神隊友】
想知更多親子教育資訊?請按【校園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