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在家講不停 外出唔出聲? 可能係選擇性緘默症!

有些小朋友跟父母說話時生動趣怪,一出外見親朋戚友的時候,卻變得沉默寡言。家長們都以為是孩子個性害羞,並沒有多加留意。可是,小朋友原來可能患上了選擇性緘默症!

甚麼是選擇性緘默症?

選擇性緘默靜是兒童焦慮症的一種,較常出現於兩歲半至六歲的幼兒。成因主要分先天和後天引發的因素。先天因素是幼兒屬於較為容易緊張、完美主義、性格謹慎,或者家族有焦慮症歷史。較常見的後天因素是生命出現重大轉變,例如:至親離世、父母離異、搬屋轉校或由分離焦慮症引起等等。選擇性箴默症患者一般在熟人面前能自在說話,不少患者擁有樂天幽默的性格,但在特定環境或面對特定人物時,卻因為焦慮及過份緊張而說不出話來。有別於一般的怕醜,選擇性緘默症通常持續出現一個月以上,並在特定環境情況下不能說話,肢體動作表現非常緊張,並且難以用一段時間「熱身」去解決問題。

家長一般如何發現?

情況較為嚴重的選擇性緘默症兒童可能會在少見面的親戚面前也無法說話,這一類情況家長較為容易發現,但也有不少家長以為小朋友只是個性害羞。若果不說話的焦慮情況只在學校環境出現,通常也是老師觀察到情況後再告訴家長。不少前來接受治療的家長說,起初也不相信老師所說的情況,因為孩子在家裏非常嘈吵。

怎樣治療選擇性緘默症?

幼兒言語治療師能夠幫助患上選擇性緘默症的小朋友。治療通常是雙軌進行,一方面處理孩子的內心感受和焦慮情緒,另一方面鼓勵整個家庭在日常中轉變溝通模式、協助介入。黃金治療期是緘默情況出現的首三個月,在不說話的習慣未形成之前處理,重新建立語言表達的溝通習慣、製造成功經驗並減少焦慮想法。如果焦慮情況十分嚴重,也會轉介到專科醫生使用藥物治療。

在停課期間,家長可以怎樣幫助患上選擇性緘默症的小孩呢?想知道的話,就要留意下星期三的專欄了!


鳴謝:香港童協兒童發展中心 註冊言語治療師 鄭穎賢

最新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