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青春期駁嘴爭辯不是反叛! 親子間1招有效溝通

最近接觸很多青春期子女的家長查詢,不約而同地說孩子與童年時的行為表現反差甚大,以前仔女總會聽話,但現在不但不聽話,還會頂嘴爭辯,實在令人氣憤和傷心,究竟為什麼兒童踏入青春期就會變成反叛,難道青少年真的是反叛期嗎?

要明白青少年是否反叛期,首先我們不能以片面的行為模式判斷,舉一個例子,當一個太太抱怨丈夫經常很晚才回家,太太面對丈夫時,不禁也會帶着一些負面情緒,丈夫能不能說太太就是一個壞脾氣的人?

答案是不能,因為太太表達負面情緒背後是有正面動機的,是希望得到丈夫的陪伴和關懷。

青春期的行為動機

所以要明白青少年的行為動機,我們先由了解他們的心理需求開始,根據心理學家皮亞傑和艾爾肯的研究發現,青少年進入形式運作期(Formal operational thinking stage)後,他們會將自己和別人的觀點一同思考,從別人的看法來判斷自己的外表智力和人格。

青春期

簡單來說,青少年十分在乎別人對他的看法,所以當對方對青少年作出正面評價是,青少年也會以識英雄重英雄的心態面對,從而產生互相尊重的狀態,但萬一對方以負面的評價標籤青少年時,青少年也會以負面對待的方式來無視對方或挑戰對方,造成各執一詞的狀態,也是我們家長經常說的衝突和頂嘴,所以與青少年溝通,是需要一套獨特迎合他們心理發展的模式。

與青春期子女有效溝通的方法

分享其中一個有效溝通的方式,如果家長很希望孩子進步和提升,我們要學會戒掉一些令孩子不期然反感的話,例如,「你做得很好,不過⋯⋯」,把它改成「你已經做得很好,如果加上⋯⋯,就會變得更好。」

另外,根據心理學家艾里克森的研究發現,青少年期是步入成年人的最後關鍵期,意味着他要在青春期中學習如何成為成年人,當中需要具備的是「獨立思考」和「解決問題」之能力,而透過提升以上能力,青少年才能有效發展出正面身份認同。

而不幸的是,青少年家長的育兒模式總希望孩子像兒童期般聽話,試問一個聽話的人又如何培育獨立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另一方面,當孩子想透過自身能力解決問題,暫時不聽從父母的想法時,家長總以「不聽話」和「反叛」的負面標籤強加於孩子身上,造成青少年感到父母不理解他,長期下去,雙方的關係出現裂痕,關係不好了,父母說的話就算多有道理,結果也只是徒勞無功,因為青少年不會接受一個「不理解他」的想法。

青春期

所以作為父母,我們要以「分享經歷和經驗」替代「指令和命令」,而父母在分享經歷和經驗中,讓青少年體會到這只是一個參考和建議十分重要,只要讓青少年感覺良好,父母會發現青少年到最後也是運用你給予的建議和方法。這也是青少年常見的行為模式,「好爭辯,但由於缺乏經驗,過程中猶豫不決,最終採納父母給予的建議」。

其實與青少年溝通可以說是很難,但也可以是很容易,關鍵在於你願不願意了解他們多一點,不要再以我們覺得的方式看待他們,重新以正面的眼光欣賞他們,讓他們相信自己的身份和能力,他們就不是我們所說的反叛期,而是每個人也需要有的獨特性。

圖片來源:photoac

——————————————

青少年不是反叛! 【育兒辰話】

作者:梁辰民(辰民爸爸),正向家長學院總監及香港兒童基金會名譽顧問,擁有豐富家庭教育資歷:兒童教育及家庭教育碩士、美國PDA正面管教協會家長及學校雙證講師、中國成人教育協會兒童及心理發展講師等。致力推動正向育兒態度,曾任ViuTV、中央電視台節目嘉賓,多年間為250+所學校成立家長學堂並開辦家長講座和工作坊,累積超過1000個輔導個案。

辰民爸爸主頁:【Facebook】【YouTube

更多辰民爸爸分享正能量育兒技巧,請按【育兒辰話

最新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