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中文字數量多、結構複雜,香港學生寫錯別字的情況甚為普遍。小學默書、作文很多時都因為錯別字而被扣分;即使進入大學,學生因使用電腦輸入文字,手寫中文的機會大為減少,或習慣用諧音替代正確文字等因素,導致錯別字的問題愈見嚴重;甚至之後步入職場,錯別字如將客戶名字或稱謂寫錯,恐遭致客戶對其輕忽基本尊重與禮貌產生質疑或反感,從而產生錯誤的溝通共識,影響個人或公司權益。有學者認為,近年普遍學生錯別字多,又容易執筆忘字,相信與平日「讀書少、寫字少、上網多」有關。
而台灣東吳大學中國文學系教授、作家張曼娟直言:「大家都不在乎,這種態度,比錯別字更嚴重」。
根據教育局指引,中國語文教育的學習內容,可概括為閱讀、寫作、聆聽、說話、文學、中華文化、品德情意、思維和語文自學9個學習範疇。語文是生活中最主要的傳意溝通工具,包括書面語和口語。語文運用須能讀能寫,也須能聽能說。語文學習重視積累,學生必須透過廣泛閱讀,培養語感、儲積語匯、豐富知識、開拓思想。學生的閱讀量增加,閱讀面擴大,認識生字的機會也會大大提高。
常見的錯別字字例
根據教育局課程發展處中國語文教育組課程工作坊指出,香港學生的錯別字類型大約分為以下7類:
有效的識字及寫字策略,減少錯別字:
1. 從認識基本筆畫開始,然後學習複合筆畫
2.口唱書空,認識筆順原則
先橫後直:十 |
先撇後捺:人 |
從上到下:二、芳 |
從左到右:川、漢 |
從外到内:月、同 |
從外到内後封口:四、 國 |
先中間後兩邊:小、水 |
3. 分辨近形字、同音字
4. 以彩色筆板書,示範正確的字形間格、結構
5. 用視覺、畫圖連結字義:利用圖像,對部件產生有意義的訊息
另外,根據家校合作委員會建議,想減少錯別字,可用以下3個方法來理解及記字:
- 將文字分拆成不同部件,理解當中的意義
若單從筆順來記憶字詞的寫法是十分困難的,如能把文字分拆成不同部件,便會較容易掌握部件跟字詞本身的讀音、意思在邏輯上的關係。
以入場券的「券」為例,很多印刷品都把「刀」錯打成「力」,實際上「刀」乃該字的主要意義符號,因古時實以刀來刻劃及切割木板作為憑據。故時至今日,雖然多以紙張作憑據,但仍保留了「刀」字部;相反,若寫成「力」字部,便會解作古時疲倦的「倦」字。此外,「盲」和「肓」的部件分別是「目」和「肉」;由於「盲」跟眼睛有關,故以「目」為部件,另「肓」跟身體有關,故以「肉」為部件。
如能理解部首及部件跟整個字詞的意義和關係,大家定能減少錯別字的機會。
- 清楚部件的讀音
除意義符號外,亦可透過聲音符號來記牢字詞的寫法,例如交易的「易」乃警剔、挑剔中「剔」字的部件;但如把「易」寫成「昜」,便會變成古時太陽的「昜」,故清楚部件的讀音亦有助記憶字詞的正確寫法。
- 先了解字詞的來源
此外,亦可先了解字詞的來源,例如蠟燭的「蠟」,部首為「虫」,由於蜜蜂(昆蟲)可分泌蠟質,而蠟於古時實可製作成蠟燭,因此「蠟」便以「虫」為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