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醫生Mame教養術]做皮紋分析了解仔女天性?不如用心感受+引導展現潛能

要不是讀者問我,我還未聽過「皮紋分析」這回事。什麼叫做皮紋分析?上網一查,原來是「根據手指指頭的指紋,來分析一個人的先天性格及潛能」。看完後覺得,這跟看相看掌、八字批命差不多;皮紋分析是沒有西方醫學根據的。

Mame認同用幾萬蚊做皮紋分析了解孩子天性嗎?

雖然沒有醫學根據,我本人也不是完全不信命理。做不做皮紋分析,視乎父母自己安心而已;信則有,不信則無。至於了解孩子天性、因材施教,我一向都是舉腳贊成的。然而,據我作為家長的多年經驗,如果想要了解子女的天性潛能,不能靠皮紋分析或算命,而是靠「用心感受」。

什麼是用心感受?

有素質的陪伴、觀察、思考、溝通,以及家長的不斷閱讀學習、擴闊認知,保持客觀和理性,追上孩子迅速成長的步伐。世上沒有人比你更了解你的孩子。家長一定要花時間陪伴孩子;陪伴的時候,不是按照家長的計劃去進行交流,而是要成為「被動」的一方,讓孩子主導話題和遊戲,從而觀察孩子的性格、喜好與才能。

有些家長說:「可是我的孩子很內向,不主動說話,不主動做決定,不表達愛好,不表現自己,叫我怎樣去了解他呢?」

其實,我自己就是那個內向的孩子,所以我可以告訴你是怎麼的一回事。孩子不肯主動,正正是因為強勢的父母從小替他安排一切,所以孩子不習慣去思考自己喜愛什麼。當父母主觀、缺乏耐性、不願花時間去學習與思考、並想把自己的價值觀硬套在孩子身上的時候,孩子就無法展現天性。

因為忙,所以索性靠皮紋分析去「了解」孩子是什麼性格;因為懶,所以就想盡快在心中將孩子定型:「皮紋分析說,我的孩子是『認知型』,個性獨立果斷,要跟他說道理。」 — 這樣一來,家長就不再需要動腦筋了,真方便!

如果家長不偷懶的話,難道連自己孩子是「認知型」還是「模仿型」都看不出來嗎?即使是不懂說話的嬰兒,衹要是朝夕相對,也能輕而易舉地了解。而且,哪有人性格是永遠不變的?新世代的孩子接觸廣博,變化更快:在家中活潑開朗滔滔不絕,面對外人就變得沉靜害羞;小時候性格隨和沒主見,長大受新朋友影響、或參與才藝活動後,漸漸喜歡辯論和表達意見。每個孩子的性格都是立體的、多方面的,隨著環境或人事變幻無窮,豈是片面的皮紋分析可以輕易概括得到?

教養

孩子的天性,不可以交給皮紋去決定;皮紋的數據,絶不可能比得上父母的用心關懷和理解。即使現在父母努力讓孩子做主導,他也需要一段時間去發掘自我、學習放膽做決定;然而在過程中,耐心、鼓勵、尊重、開放的心胸、允許與接納……這些都是引導孩子展現天性潛能不可或缺的原素;作為家長,你做到了嗎?

圖片來源:PhotoAC

許嫣醫生

撰文:許嫣醫生

本身是學霸的醫生媽媽許嫣(會考9A、A-LEVEL 4A入醫學院),12歲和10歲的女兒就讀傳統名校,但從未試過補習。對女兒的學習有一套心得,並寫成《醫生媽媽的親子教養術——12個教養策略 x 28個小學生考試秘笈》。

最新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