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親子關係|父親與子女關係疏離 4種家庭溝通方式令子女漸行漸遠

親子關係|父親一般給人嚴肅、沉默寡言、忙於工作的形象,在家或許也只是靜靜地看着孩子玩耍,與母親相比較少管教、照顧孩子,更多的是要賺錢養家。不過即使是父愛如山,如果不花時間陪伴、關心子女,也只會讓他們長大後漸行漸遠。

親子關係|香港父親較少參與管教 與子女關係疏離 

家庭議會早前公布了一項長達6年的研究結果,指香港父親雖然由傳統的管教模式變為「慈父」,但父親與子女的關係與母親比仿較為疏離。研究由09年起追蹤3,300名中學生,發現5成學生不會主動向父親分享感受,但就有3成會主動和母親分享感受。研究人員認為,結果可能與父親大多忙於工作,較少參與管教子女有關,並表示擔心情況會影響小朋友心理成長。

親子關係

親子關係|子女成年後與父親疏離 機會比母親高4倍以上

無獨有偶,The Ohio State University社會學教授Rin Reczek的<Parent–adult child estrangement in the United States by gender, race/ethnicity, and sexuality>研究指,只有6%的成年子女表示曾與母親疏遠,而26%的人表示與父親疏遠。研究人員由1979年到2018年定期訪問8,495個母子和8,119個父子,發現女兒與父親疏遠的機會比兒子高22%,但與母親斷絕關係的機會比兒子略低。因此,女兒更有可能與母親保持聯繫,兒子更有可能與父親保持聯繫,但整體而言都不太可能與母親斷絕關係,相信是大部分母親是孩子的主要照顧者,所以她們與孩子有更密切的關係。

親子關係

親子關係|4種家庭溝通方式令親子關係疏離

其實親子關係疏離也不一定與性別有關,正如國際著名親子溝通專家Adele Faber在《How to Talk So Kids Will Listen》提出,親子關係疏離其實與年齡沒有大關係,而與溝通方式和家庭關係有關。那些長大後漸漸疏遠父母的孩子大多來自以下的家庭:

1.對孩子過於嚴格或寵愛的家庭

家長對於孩子管教過於嚴格,往往會忽略了他們的獨立自主性,他們在成長過程中也很難感受到父母的關愛、溫暖和支持,而只有壓力。一旦長大成人,他們會想要反抗、脫離父母的控制。反之,家長對於孩子過於溺愛,他們會變得自我中心、缺乏責任感,而長大成人後,大多不會體諒父母的想法,並不懂如何與父母相處溝通。因此,父母要對子女提供關懷下加上適當的規範,給他們足夠的自主空間,才能讓他們成為自律自立的人,也有助維持良好的關係。

2.不關心孩子想法的家庭

很多家長不懂如何與孩子有效溝通,並忽略他們的情感需求,而孩子長期感受不到父母的關懷,就很難與父母建立信任關係。孩子長大後找到其他情感支持,便不會再與父母分享自己的想法,而親子關係也會越來越疏遠。父母應該多聽孩子的想法,並表示重視和理解,同時留意他們的情緒變化,在他們低落時給予支持和鼓勵。

3.不尊重孩子的家庭

蒙台梭利教育法創始人Maria Montessori曾說「父母要做孩子生活的導師,而不是獨裁者。」孩子會長大、有自我意識,愈來愈渴望被尊重和理解,若在家裡得不到尊重,會讓他們感得受傷、壓抑,甚至產生叛逆心理。孩子長大後,會更多地尋求外界的尊重和認可,減少與父母的交流,繼而漸行漸遠。

4.父母缺席的家庭

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缺乏父母陪伴,沒有感受到關心和支持,便難與父母建立深厚的情感。他們會認為父母不關心自己,所以長大也不懂如何關心父母,並渴望得到外界的支持與認同感。

圖片來源:PhotoAC

延伸閱讀

研究:爸爸陪伴與照顧孩子,仔女的學業、情緒管理、社交表現更佳

當好爸爸有多難?現今孩子期望有轉變 掌握8大要點建立良好親子關係

孩子大多偏愛媽媽 爸爸被冷落5大原因 用1句話挽回孩子的心

最新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