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其中一個網上熱話,是某電視台的尋人節目。上星期的一集,93歲婆婆道出了長者的智慧金句,令觀眾為之動容。更加令我動容的,卻是婆婆與兒子之間的互動,以及其中彰顯的「家教」和「身教」。
很多朋友未必看過原片,我嘗試用文字將幾個小片段還原一下:
《片段一》
記者一行四人剛到婆婆家,預備進門口。
婆婆大喊:「請入嚟啦,唔駛除鞋㗎!」
記者有點不好意思地反問:「唔駛除鞋呀?」
婆婆答:「唔駛,因為我個仔負責拖地。」
言下之意是,隨便弄髒吧,反正不是我清潔。
記者們登時哄堂大笑。
《片段二》
婆婆要預備往覆診的物品,逐件物品用口說出來,由兒子執拾到隨行背包。
記者問:「你唔駛自己做,吩咐個秘書做嘅?」
婆婆秒回:「唔係養仔嚟做乜?」
《片段三》
影片初段說過婆婆只剩一成視力。
後段到兒子受訪,談及婆婆掛面巾、洗碗、洗煲都有自己方法,桌面有一滴水明明無傷大雅,但婆婆都會投訴積水容易發霉。
兒子戲言:「有陣時我都懷疑佢唔知係咪真係盲㗎」
樂觀的婆婆
婆婆面對昔日同窗、老伴逐一離世,仍能說出「人生是這樣的」,既顯出智慧,也充份證明她性格樂天。93歲高齡,雙目看不清,但言詞有力、字正腔圓說得一句「不枉此生」,很多觀眾感動到眼濕濕。
有些人總會覺得,樂天、幽默、思想正面⋯⋯都是與生俱來的特質,是天生的。有一種人就是經常向負面想,滿腦子負能量,也是沒法子的。但婆婆讓我明瞭,樂觀、幽默、正面的家長,是會孕育出同樣樂觀、幽默、正面的孩子啊!
睿智的兒子
一個中年男人要照顧只得一成視力的高齡母親,本身不是易事。老人家愈是精明歷練,對生活習慣愈是偏執,也愈易有脾氣。哄老人家如同哄小孩,都是要「恆久忍耐」。能笑著說句「都唔知係咪真係盲」,然後將一切笑著接受、笑著糾正過來,其實是大智慧。兒子的智慧,來自同樣睿智的母親。
試想想,母子之間如果沒有這種樂觀⋯⋯
母親說「養仔嚟做乜」,兒子可能覺得受傷害,以為母親只在養兒防老,把自己當作一件有利用價值的工具。
兒子說「都唔知係咪真係盲」,崩口人忌崩口碗,簡直是直接攻擊母親痛處,大逆不道啦!
家裡的氛圍
家庭的氣氛,往往是父母要「帶頭」,孩子便「跟隨」。
喜歡運動的父母,會帶子女常常走動,從而培養出全家人運動的氛圍。熱心助人的家長,愛己及人,多做義工,也能培養出同樣關愛身邊人的孩子。有自信又樂觀的婆婆,經歷戰火和動蕩,仍能笑著面對人生,也就能培養出能笑著獨力照顧自己的乖兒子。
再舉一個簡單例子。香港小孩功課多,尤以幼稚園升上小學為甚。如果父母能笑著和孩子一起做,一起經歷,熬過了某個階段,孩子過了適應期,總能慢慢「自動波」起來。但如果父母選擇怨天由人,怪責學校多功課、埋怨教育制度、嫌棄家中環境嘈雜、責難小孩不專注⋯⋯最後,孩子只會一起憎恨功課,憎恨學習,甚至也憎恨父母。
是我生的!更加要像我!
曾在網上看過一段《不生氣口訣》:
孩子惹你生氣的時候,請静下心来默唸: 親生的! 像我!
另一半惹你生氣的時候,請静下心来默唸: 我選的!活該!
我倒覺得,這未免太負面了。孩子是我生的,像我,但正正因為他像我,我可以去感染和教化他啊!我愛笑,他就會多笑;我多讚美他,他就會以正面心態看身邊事。要記得,每當我「放負」,他會跟著我「放負」的呢!
願共勉之!
———————
作者:Kanris Lee,退休中學教師,現任兩所中小學家長校董、一所小學校友會主席暨校友校董,榮任九龍城區家長教師會聯會常務理事。在中、小、幼都曾任家教會主席多年。現為全職媽媽,致力積極推動家校合作,為一對子女及師生同學們創建更佳學習環境。
更多Kanris的實例故事分享文章,請按【家・校・神隊友】
想知更多親子教育資訊?請按【校園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