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學校無活動無社交 —— 疫情下孩子的社交活動越來越稀少,上學要戴口罩,小息時間也不能如從前一樣盡情玩樂、分享零食。隨著疫情惡化,小朋友無法回校上課,要在家上網課,甚至要提早放暑假,失去與同學交際玩樂的機會。中小學家教會家長校董Kanris Lee分享學校生活的重要性以及家長的心聲。
復活節後,很多東西都一併「復活」了!
學生說:學校生活快將「復活」了,可以見朋友仔、同學仔了 !
家長說:孩子去上學,我就「復活」!是回復自由啊!
老師說:假期完了,下學期展開了,也就是早出晚歸的工作要「復活」了!
學校生活,到底有多重要呢?
上學很重要
學校生活,到底有多重要呢?絕大部份家長,在這兩年斷斷續續的網課後,都深深體會一件事——就是無論甚麼形式的網課,都取代不了學校生活。
學校生活,不單止是每節35或40分鐘的課堂,還有課堂之間的小息、上學前或臨放學的交誼、中學生的留校打球搞活動,和這幾年已幾乎被遺忘的一同用膳。
成年人畢業後大多不會再記得課堂上學過甚麼,卻往往只記得在小息和朋友打球吃小食聊天。
學校其實除了學習知識,更重要是學習社交。
零社交校園
疫下的面授,每個人都戴著口罩,表情和容顏都像個謎。小息的時間,學校都要求學生除了去洗手間外,不要到操場玩,甚至不要隨便離開座位。以往最開心是小息和三五知己分享零食,現在是自己要吃也只可以脫下口罩快速吃,快速吃完再戴罩。放學留校打球更加是絕響,課後活動和戶外學習也都是歷史名詞了。
兒子小六,還有幾個月畢業了。
某天我問他:「其實你記不記得你班上的同學的樣子?」
兒子想了一下,說:「四年級同班那些都記得,五年級調進我班的就其實沒看過樣子啊!」
我想想,也對,四年級下學期已是疫情之始,五年級來的,其實從來就只看見一雙眼睛而已。
地球沒停過
有點諷刺的是,在學校很多限制,連社交都學不了,但,學校以外,地球是一直轉的。
早幾個月,半天上學的日子,校內不准吃飯。然而,每天在食肆,都會見到身穿校服的中學生,幾個人一起用膳後才各自回家。
小學和幼稚園只能半天上學,幾乎所有課外活動不是取消就是只在網上進行。然而,坊間的畫班、樂器班、舞蹈教室,不少都沒停過課。
Facebook和Instagram,甚至愈來愈多人分享在假期裡呼朋喚友去行山、野餐、聯誼⋯⋯
唯有靠自己
我曾經說過,做家長要信任學校。當我們把孩子送進學校,我們應該尊重學校,與學校合作,才能讓孩子有最大得益。
現在的難度卻是,學校的「功能」被閹割了一大半,除了基本學科知識外,社交學不了,體、藝又教不了。
時間不等人,孩子的成長也不等人。愈來愈多家長決定用自己方法、花自己的資源,替孩子填補學校缺失的那一塊。
校內不能打球,就去外邊學;校內不能共膳,就相約在外邊吃;校內沒社交,就私下相約去玩。
這不代表家長防疫意識高或低,只是,我們更加不希望孩子為了防疫而變成欠缺生活體驗、缺乏社交能力、坐著不動、只懂吃和睡的宅男宅女。
後記
朋友的小孩剛兩歲,是疫情期間出生的寶寶。因為担心被感染,朋友和小孩都很少外出。兩歲的小孩,出外玩的次數可能是十根手指頭已經數完。在家裡,朋友很有耐心天天和小孩看書、聽音樂、玩小遊戲,大肌肉和小肌肉發展都良好。可是每次外出,就算是到親戚朋友家裡,小孩都超級怕生,與陌生人接觸就想哭,見到公公婆婆都哭,令朋友頭痛不已。
防疫防了兩年多,不知還要繼續多久。小孩缺失的,知識不難追補,社交和全人發展卻難求!如何在防疫之餘,讓孩子身心成長取得平衡,相信是家長和學校都需要好好協作的課題。
———————
作者:Kanris Lee,退休中學教師,現任兩所中小學家長校董、一所小學校友會主席暨校友校董,榮任九龍城區家長教師會聯會常務理事。在中、小、幼都曾任家教會主席多年。現為全職媽媽,致力積極推動家校合作,為一對子女及師生同學們創建更佳學習環境。
更多Kanris的實例故事分享文章,請按【家・校・神隊友】
想知更多親子教育資訊?請按【校園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