濕疹問題愈來愈普及,特別是季節交替,濕熱天氣加上汗水,當皮膚受到刺激,相信不少人開始濕疹發作。每當症狀發作時,常出現在手腕或手關節屈曲部位,包括皮膚痕癢、乾燥和紅腫、有水泡、破裂、患處皮膚變厚、變粗和紋理明顯,總讓人發癢難耐、十分惱人。要根治濕疹不復發,在中醫角度關鏈在強健脾胃,一切從內在調理開始。
濕疹成因與症狀
註冊中醫陳曉靜指濕疹可因先天稟賦,外感風邪、濕邪、熱邪侵犯肌膚;或因為飲食不節制,食過多辛辣魚腥或嗜酒,傷及脾胃,令脾運化功能失調,濕熱內生,內外因素,互相影響,引致病邪浸淫肌膚所致;或因素體虛弱,濕困脾胃以致肌膚失養;或因濕熱久郁體內,耗傷陰血,化燥生風而致血虛風燥,肌膚甲錯,也可發展至濕疹。
至於濕疹發病原因大致分為分為急性、亞急性及慢性三種,如下:
急性 : 初起皮膚潮紅、腫脹、瘙癢,出現丘疹、丘皰疹、水皰。皮損羣集或密集成片,形態大小不一,邊界不清。搔抓後形成糜爛、流滋、結痂。
亞急性 : 亞急性濕疹是介於急性濕疹和慢性濕疹中間的一個過渡階段。主要是在急性濕疹炎症減輕之後,或急性期未及時適當處理,拖延時間較久而發生。
慢性 : 濕瘡多為患部皮膚增厚,粗糙,皮紋顯著或有苔蘚樣變,觸之較硬,暗紅或紫褐色,常伴有少量抓痕、血痂、鱗屑及色素沉着,間有糜爛、流滋。自覺瘙癢劇烈。
濕疹中醫治療方案
濕疹是需要治療。辨証論治是中醫認識疾病和治療疾病的基本原則。陳醫師指中醫治療主要可以分為濕熱型、脾虛濕困型或血虛風燥型。濕熱型應清熱利濕、脾虛濕困型則健脾祛濕;血虛風燥型可養血潤膚,祛風止癢。臨床上或二者並見,需要靈活用藥。急性者以清熱利濕為主;慢性者以養血潤膚為主。另外,或可用外治法。中藥浸洗或中藥藥膏。陳醫師亦提醒,因濕疹同情緒關係密切,如工作緊張、精神壓力大,也是影響濕疹病情重要因素。濕疹治療以配合情緒、飲食、生活勞逸適度為佳。
圖片來源 : freepik
濕疹調理去濕湯水
扁豆蓮子淮山麥冬土茯苓湯
材料 : 白扁豆15克、鮮蓮子30克、鮮淮山30克、麥冬15克、土茯苓30克、紅羅白1-2條、瘦肉適量
食療解說
白扁豆 : 味甘,微溫。歸脾、胃經。健脾化濕,消暑功效。
蓮子 : 味甘、澀,平。歸脾、腎、心經。益腎固精,補脾養心。
淮山 : 味甘,平。歸脾、肺、腎經。健脾補虛,滋精固腎。
麥冬 : 味甘、微苦,微寒。歸心、肺、胃經。養陰潤肺、益胃生津。
土茯苓 : 味甘、淡,平。歸肝、胃經。解毒除濕。
註 : 懷孕或食物過敏禁服,服用前,應先查詢註冊中醫師或醫生意見。
註冊中醫師陳曉靜簡介
專長:婦科、兒科、針灸、內科、皮膚科、腫瘤科、骨傷科
專業資格 :香港浸會大學中醫學碩士、麻州暨南大學中醫學學士、香港大學專業進修學院中醫學深造證書(臨床婦科學)、香港大學專業進修學院中醫學深造證書(腫瘤學)、前東華三院專科門診醫師
更多陳醫師的專業分享文章,請按 【陳曉靜中醫師健康資訊】
想知更多健康資訊?請按【生活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