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再做港孩!不少家長為表現疼愛孩子,便在生活安排上作出全方位保護,偏這種照顧方法或會適得其反,扼殺孩子從犯錯中學習和成長,造就出自理能力低的港孩!要孩子告別港孩學懂自立,可安排幼兒逐步協助處理日常的家務,以小任務能培養出責任感!
一齊睇睇慈慧幼苗合作伙伴 資深註冊社工吳彩輝姑娘(Rainbow) 提供的分享!
Bye-bye港孩 小任務能培養責任感
孩子初生時需要依賴別人照顧,但隨着年齡增長和能力提升,亦能建立自信心及責任感,減少對成人的依賴,關鍵是家長有否給孩子適當的學習機會。然而有些家長卻認為孩子年紀還小,待他「大個仔、大個女」才給予責任吧!又有家長覺得家務還是留待爸媽或工人姐姐做吧,孩子你只管讀好書,已是負責任了!
過份保護 錯失機會
不少家長為表現疼愛孩子,便在生活安排上作出全方位保護;有些父母為令孩子多點學習時間,於是禁止他們幫忙做家務,免得「浪費時間」。心理學家Dr. Madeline Levine曾發表文章指,家長過份的保護會扼殺孩子從犯錯中學習和成長,使他們無法自主自信地成長;他又提到若不捨得孩子花時間在做家務上,就好比在告訴孩子傑出的成績比照顧他人更重要,將來會嚴重影響孩子日後的價值觀。
其實,品格教育奠基於家長的身教示範,例如吃飯時自己添飯夾菜、睡覺前預備明天上班的衣服、讀完的報章雜誌收拾放好等。孩子在不知不覺間學習及模仿家長,責任感亦從中培養了。
相信孩子有承擔責任能力
孩子從零歲開始,家長已可以培養他們的責任感。不少家長認為孩子年紀小,甚麼也不會做。事實上,孩子能從實踐機會中展示出責任感來。以初生嬰兒為例,肚餓時會呼叫喝奶;一歲時開始有能力自行捧奶樽喝奶;兩歲時有能力自行握匙羹舀飯;三歲時懂得表示有排便的需要等,這些是自理的表現,亦是他們能負責任的開始。孩子透過生活學習,慢慢地形成一種習慣,一步步地自發完成不同任務和承擔責任,例如吃飯、洗澡、做功課等,進而更可於家庭中承擔更多的責任。
適度放手體驗經歷
除了讓孩子學習自理,亦可安排幼兒逐步協助處理日常的家務,有助他們養成有秩序、有條理的良好習慣。家長可參考以下建議,例如吃飯前按家中的人數而協助分派筷子,藉此學習數學概念;在熟悉的物件上貼上名稱,從而學習文字概念;讓孩子善用儲物箱自行收拾衣物和玩具,養成良好習慣的同時,也學會自己的事自己做,不倚賴他人。
按歲數委派家中小任務
家長可善用家庭環境,設計好玩、實用的小任務,讓孩子負責及完成,以下一些建議可供參考:
2至3歲
吃飯時把少量餐具(如筷子、膠碗)廚房拿到客廳飯枱;收或晾襪子(衣夾);為弟妹拿口水肩、尿片、衣服等;
3至4歲
飯前擺放餐具、飯後收拾餐具、淋花、用乾布抹乾水滴、購物後拿輕便東西回家等;
5至6歲
清潔簡單餐具、抹枱、矮櫃面;抹地、摺衫、套枕袋、為父母按摩等。
家長需從旁鼓勵
孩子從實際行動中體驗學習,過程中一定不可能百分百全由自己完成,家長需要從旁鼓勵、打氣、給予信心及正確指示,使他們從錯誤中逐漸成長。各位家長,不要讓孩子成為港孩,便要從現在開始讓孩子承擔責任,建立責任感。
以上資料由慈慧幼苗合作伙伴 資深註冊社工吳彩輝姑娘(Rainbow)提供
想知更多教養資訊,請按【親子教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