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死亡教育可以從小開始?給爸媽的兒童生死教育理論及方法

很多家長對子女都有一些忌諱的話題,例如「死亡」,甚至對「死亡教育」敬而遠之。但在日常生活中,小朋友都可能會接觸到「死亡」,例如家中栽種的植物枯萎、飼養的寵物死亡,又或長輩離世等,所以及早以生死教育理論教育兒童,讓他們對死亡有正面及正確的概念,有助建立正向人格。

小朋友如何看待死亡?

家長向小朋友講解死亡教育前,應先認識子女對「死亡」的理解。現代幼童的成長環境中充滿大量卡通動畫及電子遊戲,在虛擬世界的影響下,兒童對「死亡」的認知可能曲解為短暫離開,或是重新開始

例如經典兒童動畫《Tom and Jerry》裡的卡通人物經歷多次死亡,仍能在新集數重新登場;或以日本國民遊戲《超級瑪利歐》為例,即使主角經過多次失敗、死亡,依然能夠於復活點重新開始。因此小朋友便誤以為「死亡」是可以逆轉的,而且還有多次機會重生,沒有確實意識到「死亡」是生命的完結。

什麼是兒童生死教育理論?

「生」、「死」是生命的必經階段,然而,「死亡」的意義不僅於此。人與人之間存有千絲萬縷的感情,小朋友剛建立「死亡」概念後,亦未必懂得面對至親的逝去,甚至會把親人的離世聯想到由自己的行為所致,成為一輩子的牽絆,令兒童較易產生抑鬱情緒。

死亡教育

譬如至親(如祖父母等長輩)突然離開,小朋友有可能覺得是因為自己不聽家長教誨所致,並認為親人「死亡」是對自己的「懲罰」,以致對小朋友未來身心發展及人格建立帶來深遠影響。

「死亡」會令人產生悲傷、失落等負面情緒,但與此同時亦會令人有所頓悟。兒童生死教育理論旨在以「死亡」議題引導小朋友理解「生死」,坦誠地接受「死亡」的現實,並透過接觸「死亡」了解生命的意義,從而建立正向的價值觀」。

幼童心智成長尚淺,未必領悟到生死背後的意義,但家長及早以生死教育理論教導兒童有關「死亡」的概念,有助減少小朋友對死亡的恐懼,以及幫助子女未來的人格建立。

如何教育兒童生死概念

許多家長面對小朋友提出親人逝世的疑問時,都習慣以「長大後你便會明白」、「他/她只是去到很遠的地方生活」等方式婉轉回答,可是這種回答不但沒有解答子女的疑慮,更未能有效疏導子女抑壓的情緒。故此,家長應及早幫助小朋友建立死亡教育的概念。

死亡教育教材及繪本

現時有不少兒童教材、繪本以生死為主題,適合家長用作教導兒童死亡教育。繪本圖畫豐富有趣,易於小朋友閱讀,故事內容切合小朋友的理解能力,家長可以借此以較輕鬆的方式幫助兒童去消化及理解「死亡」,例如香港生死學協會出版的《獅子山下的黄大獅》,故事內容簡潔易明,具有教育意義,透過講述親子二人的行為,暗示嫲嫲已經離去,以及父子懷念至親時的心態。

掃墓

每年清明重陽,後人會為先人掃墓以表達敬意及思念,這也是家長教育兒童生死的好機會。掃墓期間父母可分享自己對祖先逝去的看法,讓兒童感受到生命的意義,並意識到死亡與自己的生活息息相關,從而促使他們學懂珍惜與至親相處的時光。

死亡教育

「死亡」並不可怕,真正可怕的是兒童不懂得善待生命,無法建立健康、正面的人格。兒童年紀尚小,生死教育理論有助他們理解生命,讓他們明白親情的可貴,為未來親人的離開作好心理準備,日後長大成人亦更能感受到生命的意義,這是「死亡教育」的真正目的。

以上資料由慈慧幼苗提供

圖片來源:freepik

最新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