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逢過年,我們總會祝福孩子新年進步,彷彿這四個字已經成為祝福句,這樣的期盼難道就是真正的行動計劃?另外,作為家長,我們總希望孩子天天向上,日日進步,但如何引領孩子邁向進步,讓孩子與他人作比較就可以進步嗎?
今天,辰民爸爸和大家探討一下如何把新年進步變成讓孩子追求進步的行動方案。
首先一個人不斷進步是需要配合自我動機,根據早期的成就動機理論,例如McClelland、Atkinson、Clark 與 Lowell(1953)提出的成就需求理論,他們認為「當每個人內在渴望自己有所為,並希望獲得成功的滿足之內在狀態,這就會驅使孩子設定目標。」
因此,在設定一個符合水平、具有適度挑戰性的目標前,孩子是否對自己給予肯定和充滿信心是十分重要,作為家長祝福孩子新年進步之前,是需要和孩子探討並列出剛過去的一年所付出的努力和結果成就,因為當孩子在沒有清晰自己的基礎,又如何在基礎上尋求進步?
家長和孩子溝通過程中,需要讓孩子知道自己優點和能力,這個過程會教懂孩子在追逐成功的過程中認真分析問題並仔細評估風險,而且樂在其中,從而提高持續。
另外,Atkinson(1964) 及 Atkinson 與 Litwin(1960)的研究指出,每個人都同時擁有「追求成功的動機需求」(motive to achieve success, MS)與「逃避失敗的動機需求」(motive to avoid failure, MAF),反映出當家長和孩子探討目標時,每個孩子對以上的動機需求傾向各有不同,假設孩子定出來的目標是為了避免失誤和失敗,甚至不願定立害怕失敗,作為家長必須清晰孩子此刻的狀態更需要你的肯定和鼓勵,而不是強求,因為他們對自己的自我效能還需要有待加強,當他們的自我效能感提高,他們才能從害怕失敗和挑戰中走出來,慢慢嘗試設定具挑戰的目標。
再者,根據Posner & Rothbart 於2000年的研究指出,一個人的「外向性」 (extraversion)、「負向情感」(negative affectivity) 與「主動控制」(effortful control)會影響個體之衝動性及正向積極性、以及執行目標導向行為的能力。
而「外向性」因素中包括以下6個元素:「活動量」(activity level)、「羞怯」(shyness)、「高強度快活感」(high-intensity pleasure)、「微笑與開懷笑」(smiling/laughter)、「衝動性」(impulsivity)、 「趨近性/(正向)期望」(approach/anticipation)。
作為家長,培養一個高「外向性」的孩子, 孩子較容易在行動過程中經驗正向情緒,也比較能夠積極投入,其探索與持續注意的時間亦較久 (Rothbart & Hwang, 2005)。
而Shiner(2000)則指出,9-12歲的兒童的「外向性」還可以預測其學業成就,因此如果家長希望幫助孩子定立目標後,孩子持之以恆實踐目標,提升孩子的外向性是需要的,因為「外向性」可促進孩子樂於探索,並且持續追求精進,進而得到較好的成果。
總結一下引導孩子新年勝舊年的方法:
首先讓孩子了解和掌握自己在過去一年付出的成果;
其次與孩子定立一個符合水平的合理目標,這個目標是建基於在過去一年的基礎;
第三,在定立目標的過程中評估孩子的自我效能感;
第四,實踐目標的過程中增強孩子的外向性、正面情感和自主性;
這樣的循環,我深信每一個孩子真的如我們所願,衷心祝福各位「新年進步」。
作者:梁辰民(辰民爸爸),正向家長學院總監及香港兒童基金會名譽顧問,擁有豐富家庭教育資歷:兒童教育及家庭教育碩士、美國PDA正面管教協會家長及學校雙證講師、中國成人教育協會兒童及心理發展講師等。致力推動正向育兒態度,曾任ViuTV、中央電視台節目嘉賓,多年間為250+所學校成立家長學堂並開辦家長講座和工作坊,累積超過1,000個輔導個案。
更多辰民爸爸分享正能量育兒技巧,請按【育兒辰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