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教育局價值觀教育由10項增至12項 爸媽以身作則的品德培養

香港中西文化交匯,但我們的價值觀教育仍然是立根於中華文化,先賢先哲最重視的就是德行:「讀孔子得仁、讀孟子得義、讀老子得智、讀莊子得慧、讀旬子得自強不息」,讀古籍對孩子暫時來說可能太深奧,而孩子返學受教育,而學校在傳授知識的同時,亦會同時培養學生的人格品質,讓學生明辨是非。

根據教育局建議,學校可培育學生12種首要的價值觀和態度,即:「堅毅」、「尊重他人」、「責任感」、「國民身份認同」、「承擔精神」、「誠信」、「仁愛」(於2023年12月由關愛優化為仁愛)、「守法」、「同理心」、「勤勞」(於2021年11月加入)、「團結」和「孝親」(於2023年12月加入),作為推動價值觀教育的方向。

根據2021年編定的《價值觀教育課程架構》,旨在進一步支援學校培育學生正面價值觀和態度,實踐良好行為,好讓學生成為有質素的新一代。教育局重申,價值觀影響每個人對事物的看法和取態,作為人們判斷對錯、抉擇取捨及行為態度背後的標準和原則。當我們要作出「應不應這樣做?」 或「這樣做對不對?」的決定時,不應單純考慮個人立場和看法,也應以國家的福祉和社會共同持守的正面價值觀作為判斷和決策的基礎。

另一方面,爸媽始終最影響仔女的價值觀及行為,因此要做孩子的榜樣,從小培養孩子的道德倫理觀念,明是非、辨善惡。心理學大師阿德勒(Alfred Adler)甚至認為,一個人的品格基本,通常在5歲左右就已大致定下:孩子會根據5歲前的所見所聞,培養出個人的社會情感和社會適應能力,建構出屬於他們自己的品格,包括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以下為教育局《價值觀教育課程架構》的相關建議,爸媽不妨先了解:

1. 堅毅

培養學生堅毅,鼓勵他們為未來訂下目標並作出準備,過程中 堅守正向的意念並勇於克服障礙,由始至終,不管發生甚麼事,也不會輕言放棄,真正做到「自強不息」、迎難而上;亦能以認真和積極的生活態度,迎接在學習或生活上遇到的轉變和困難。

延伸閱讀:培養孩子堅毅精神5大方法 教育局12大價值觀教育之首

延伸閱讀:哈佛大學研究發現 心智堅強的孩子 爸媽都有3大特質

2. 尊重他人

培養學生尊重他人,能促進他們的社交能力,加強與他人的聯繫,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中國人重視倫理關係,在家庭層面,著重彼此之間的尊重,才能做到夫婦有愛且敬、父慈子孝和兄友弟恭;放諸朋友一倫,則講求互尊其所以異。在香港這個多元化的社會,培養學生尊重他人,實踐「和而不同」,在日 常生活上不論在家中、學校或網上世界,都懂得包容和尊重不同意見,與人建立和平友好關係,有助促進社會和諧與共融。

延伸閱讀:培養自律守時好品德|讓孩子承擔後果 令他們學會三思而行 5繪本推薦

延伸閱讀:良好品格|身教由心而發 品德教育3繪本推薦

價值觀教育

3. 責任感

培養學生的責任感,讓他們明白無論自己身處順境或逆境,也要做好本份,修養品德、發揮己長,達致「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善天下」。亦無論在任何生活層面和崗位,例如家庭、社會、國家、世界,都應盡己所能,完成責任,不負所托,真正做到「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延伸閱讀:5個方法培養孩子的責任感 自動自覺執玩具做功課

4. 國民身份認同

香港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有國才有家,所以培養學生國民身份認同,是學校課程一個重要的使命,也是學校應有之責。國家不斷發展,加深學生對《憲法》、《基本法》、國家安全教育、「一國兩制」及國家發展情況的理解,以及對中華文化的認同,從而建立並鞏固學生作為國家一份子的身份認同,並對社會和國家整體福祉作出貢獻。

國家安全教育是價值觀教育的重要一環,亦與國民教育密不可分,是學校課程的重要部分。教育局國家安全教育指引:按此

5. 承擔精神

培養學生的承擔精神,不但盡力做好本份,積極思考如何精益求精;更主動肩扛承擔改善大眾福祉的責任,做到「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當犯上過失,亦能做到「過則勿憚改」,敢於承認及主動糾正。

延伸閱讀:繁忙兒童需為自己的選擇負責任 培養信心面對困難或不確定|4繪本推介

6. 誠信

誠信是一種個人修養和資產,「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沒有了誠信,則所有的原則皆沒有方法確立。培養學生信守諾言,言行一致,「言必信,行必果」。除了能面對自己坦然無愧,也能與人建立互信,建立良好人際關係。

延伸閱讀:真誠是重要的品格 影響仔女社交 培養孩子誠信的5個方法及例子

7. 仁愛

培育學生仁愛,能以親切和關懷的態度與家人、師友相處,推而廣之能關心社會弱勢社群的福祉,甚至愛護天地萬物,實踐「親親而仁民,仁民而愛物」,預防及杜絕欺凌及傷害動物的事件,共建關愛校園 及和諧的社會。

延伸閱讀:培養孩子的關愛精神 締造和諧家庭 健康成長搖籃

延伸閱讀:親子義工活動5大好處|豐富生活體驗,提早裝備自己,共度優質親子時光

8. 守法

培養學生的守法意識,是要建立群體意識,明瞭生活在社會中,遵守法規是公民的基本責任,以保障社會上大眾的利益, 促進彼此和諧共處;守法也包含律己和慎獨的意思,是個人行為的約束,將之內化成為價值觀的一部分,而並不僅是為了避免刑罰而在行為上服從法規。所謂「人無禮則不立,事無禮則不成,國無禮則不寧」,必須從小培育學生正面價值觀和態度作為行為的規範,在每個人都嚴格持守下,我們的社會才會安定。

價值觀教育

9. 同理心

培養學生的同理心,讓學生能凡事秉持「惻隱之心」,並以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態度,將心比己、易地而處,從多 角度主動設身處地考慮和體諒不同人的處境及感受,體現儒家的核心思想:「仁」;也讓他們懂得欣賞別人優點,同時接納 對方的缺點,包容他人的行為和想法,體現「海納百川,有容乃大」,以營造和諧關愛的社會。

延伸閱讀:培養孩子同理心3大要點 單純給予關愛並不足夠 身同感受是關鍵

延伸閱讀:同理心對人際關係的重要 哈佛大學教授建議5大策略培養孩子體諒他人的包容力

10. 勤勞

有鑑於今天香港的繁榮穩定,是結合一代代人辛勞和國家支持的成果。隨著社會富裕,一些惡習和壞風氣,如僥倖心態、懶惰、好逸惡勞、貪圖享受、不勞而獲、奢侈浪費等逐漸形成,對青少年帶來負面的影響。於是於2021年11月,《價值觀教育課程架構》加入「勤勞」作為第10個首要培育的價值觀和態度,集合家庭、學校和社會各方面力量,在日常生活中教育學生從小勤奮學習、動手動腦、體驗實踐、出力流汗,體諒和尊重勞動階層,讓他們藉勞動及服務鍛煉體魄、磨煉意志,培養學生勤奮和樂於勞動的美德,成為有生活自理能力、勤奮向上、有責任感及堅毅精神等質素的新一代,對家庭、社會和國家作出貢獻。

延伸閱讀:一勤天下無難事 一懶世間萬事休|7個方法培養孩子的勤勞美德

11. 團結

強調團結精神和行動對學校、家庭、社會、國家和世界發展的重要性,旨在「從小建立學生對學校、家庭、社會和國家的歸屬感,共同維護學校、家庭、社會、國家,以至世界的意識和行動」。局方形容,團結是有利團體、社會和國家穩定及發展的根基,「團結精神亦是提升家庭、學校、團體和民族凝聚力,以及維護國家安全的重要元素」,認為加入「團結」價值觀有利建立和諧安定的家庭、團體、社會和國家,維護國家繁榮和穩定。

12. 孝親

「孝親」強調傳統中華文化中孝道的重要性,以「從小建立學生的家庭、鄉土、根源等觀念」。而孝道是「促進家庭和睦的根本,同時也是維繫社會和國家穩定的根基」,除了要教導學生以禮善事父母和長輩,孝道實踐層面不限於家庭,冀培育學生在校尊師重道、在外尊敬長者,以及長大後積極為社會、國家貢獻等。

對學生學習期望,於第一及第二學習階段 (小學):

• 聽從長輩、父母及照顧者的教誨,尊敬長輩,關心家庭成員

• 以尊重的態度,向父母表達自己的意願和提出要求

第三及第四學習階段(中學):

• 常存孝道,感恩珍惜,慎終追遠

• 重視家庭觀念,尊重婚姻制度

延伸閱讀:對長輩不拘小節?教孩子有禮貌溝通的5個方法 免長大投身職場才撞板

圖片來源:freepik

最新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