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因子女學業問題壓力爆煲?家長也要關注自己情緒 附情緒韌性量表

家長情緒|近日,社會出現不少因學業問題而引發的學童情緒問題事件,引起大眾的關注,但家長的情緒亦同樣值得關注。家長每天面對不同的壓力,尤其子女測驗考試期間,往往因身份的轉換、學童的個人表現、親子溝通和管教,出現不同程度的壓力和負面情緒。

家長出現負面情緒 可透過認知行為治療改善

協康會和香港浸會大學社會工作系早前進行了一項「Project PSI學前單位壓力介入策略研究」,透過「社會生態情緒韌性量表」(Social Ecological Resilience Scale)識別低情緒抗逆力家長,並以「認知行為治療介入」提升家長的情緒抗逆力和家庭功能、減少親職壓力及促進家長與子女的情緒健康。研究發現近9成家長的負面情緒回復健康水平,家庭功能健康水平、學童困難程度的改善、家長情緒抗逆力4項數據都有所改善。

家長情緒抗逆力 與子女困難程度息息相關

香港浸會大學社會工作系講座教授黃富強指出,當家長負面情緒減少時,子女的情緒和行為困難也相應減低。家長和子女在情緒健康息息相關,所以協助家長改善情緒健康,也應能提升家長面對逆境的能力,從而間接提升子女的健康和福祉。

當中提及「情緒韌性」一詞,是指一個人應對逆境和壓力時的個人能力和人際資源,包括家長的情緒彈性、應對能力、善待自己、共通人性、家庭支援和社會支援6個範疇。因此,社會應協助家長有更多的個人和人際資源去面對各種困難,從而在面對挑戰時,仍保持良好的情緒健康。

家長情緒

家長情緒ABC錦囊 應對壓力事件

協康會區域經理吳晃榮建議家長在面對壓力時,要多加留意自己的身心狀態和行為表現,並透過「家長ABC錦囊」來紓解壓力。

  • Awareness 自我覺察:觀察自己的情緒變化,看看是否出現傷心、低落沮喪、欠耐性和暴躁等,以及身體有否出現不同的身體狀況,例如心跳加速、肌肉緊張和呼吸不暢等。
  • Behavior 行為應對:抽出自我時間(Me time)做一些正面和自己喜歡的活動,有助分散注意力,或與親友相聚和傾訴,也有助減低個人壓力。
  • Cognition 思維應對:可以讓腦袋暫時休息、放空一下,以簡單的自我反問來糾正負面思想,並嘗試用不同角度理解產生壓力的事件。

家長情緒

識別家長情緒抗逆程度 及早尋求資源協助

每個人都會有情緒,家長亦然。協康會與香港浸會大學社會工作系共同建立了一份「社會生態情緒韌性量表」,家長可以在「社會生態情緒韌性量表」網上平台進行自我評估,如出現低抗逆力時,應盡快向子女學校的駐校社工家庭服務中心尋求幫助。

社會生態情緒韌性量表」網上平台的自我評估

有不少家長在小朋友「不聽話」或家務處理不好時,認為是自己的能力不足。協康會家長Janice現時育有2名子女,早前轉做全職媽媽而獨攬照顧小朋友和家庭的責任。Janice頓感壓力大增,更出現情緒和睡眠問題,因而尋求社工協助。社工透過認知行為治療介入輔導,讓她覺察到自己的思想陷阱,並建立正面和多角度的思想模式,從而改善負面情緒和減少負面行為。

家長情緒

圖片來源:photoac

延伸閱讀:爸媽情緒直接影響孩子 社工教每日練習靜觀呼吸放鬆減壓

最新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