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家教會工作儼如面對「爆屎渠」?【家・校・神隊友】

不少學校的家教會都會在10月、11月左右改選,如果想擔任家教會候選人,應該先了解當上後有可能遇到的難題,看看自己有沒有足夠信心「拆彈」。現任中小學家教會主席兼家長校董Kanris Lee以真實經歷,分析並拆解有關家教會委員工作的迷思。

大家每次看家教會候選人撰寫的參選原因和抱負㫢,總會發現幾句「萬能key」,例如「盼望成為學校與家長之間的橋樑」、「希望促使家校之間有更好的溝通渠道」等⋯⋯

抱負,當然可以很動聽。實情卻是,這渠道不單止未必暢通,甚至儼如「爆屎渠」!

[真實個案]

某小學,有低年級家長向家教會反映功課太多,孩子做功課做到很晚。

家教會委員WhatsApp群組內討論這事⋯⋯
委員甲:功課多才是競爭力啊!
委員乙:就是啊,功課太少就追不上程度啦!
委員丙:他自己孩子做功課太慢了吧?
主 席:我校一向功課多啦,是家長不了解而已。

於是,大家一致嗤之以鼻,說著、笑著,就進入其他話題去了。

學校多功課
圖片來源:Freepik@jcomp

同類個案多如恆河沙數,可能是有關功課多或少、午膳很難吃、書包太重、老師太嚴之類⋯⋯

家教會委員,一般都不是第一年唸此校的家長。大家自覺熟悉學校體制和文化,看見某些意見就會覺得「係咁㗎啦」、「你地睇唔慣啫」,然後推而廣之「喺香港讀書係咁㗎喎」,最後將家長群中傳來的意見都自動略過,甚至回覆家長「得你一個係咁睇咋」、「你自己同學校講囉」⋯⋯

這裡引伸出幾個值得深思的問題:

Q1
如果只有一兩個家長提出意見,家教會要代為反映嗎?

A1
當然要!家教會是被選出的代表,我們只是中間的渠道,不是過濾器。只有一兩個家長提出,不代表其他人沒意見。

請不要用我們的主觀意願,替學校過濾家長的聲音。過濾太多,可能只是造成渠道上游的淤塞,遲早「爆屎渠」!

Q2
意見太多,會怕被學校視為怪獸家長,如果少少聲音都反映,會否太麻煩校方?

A2
所有家長,不論是個別父母或家教會委員,都不需要將自己定位為支持派或反對派。

家長當然為孩子好,學校也是為教育孩童,大家的出發點本來就是一致。我們之所以擔心被視為怪獸家長,其實是因為現今世代實在太習慣批評和投訴,彷彿找老師主任校長傾談就一定是跟學校對立。反過來想想,其實我們可以多讚美、多欣賞,向校方反映正面的聲音。以事論事,有讚有彈,才是溝通之道。

家校會
圖片來源:Freepik@pvproductions

政府有個廣告說:「渠道暢通,有你幫手,梗會成功。」

謹將這句話送給每一位現任的家教會委員,和每一位2021-22年度的家教會候選人。

———————

現任兩所中小學家教會主席暨家長校董Kanris Lee
Kanris Lee

作者:Kanris Lee,退休中學教師,現任兩所中小學家教會主席暨家長校董、一所小學校友會主席暨校友校董,榮任九龍城區家長教師會聯會常務理事。並為全職媽媽,致力積極推動家校合作,為一對子女及師生同學們創建更佳學習環境。

更多Kanris的實例故事分享文章,請按【家・校・神隊友

想知更多親子教育資訊?請按【校園教育

最新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