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來慚愧,我家女兒從小就是那種坐私家車、點對點、從來沒有在街道上走過路的「港孩」。 跟許多我認識的家長一樣,孩子唯一乘搭公交的機會,就是在參與小學面試前夕,特地帶去搭一轉巴士、小巴、渡輪、港鐵、纜車、吊車;好讓被校長問到時,可以說出各種交通工具的名稱。
為什麼會這樣呢?純粹是因為我們作為家長的懶惰!懶得去安排行程,懶得去預留時間,懶得去簡化行裝方便上路,也懶得花心思與孩子在交通時間上相處、互動。
孩子愈少乘搭公共交通工具,家長便愈覺得孩子無法自行乘搭;故此,孩子獨自出行的年紀便往後推了。
其實不是孩子不能夠。現今的科技,既有手機,亦有巴士小巴到站時間程式,基本上不太可能會迷路。會被壞人騷擾或拐騙嗎?街上到處都是監控鏡頭,見義勇為的路人也不少;孩子們亦不是笨蛋,學校裡有教授安全意識。在這個城市裡,基本上是非常安全的。
對於經濟可以負擔的家庭來說,坐私家車最方便,其次是uber、計程車:時間容易安排,乾淨衛生,不怕行裝過重,容易追蹤孩子去向;最要緊是,無需慢慢把著手教孩子,哪兒等車,哪裡下車;萬一孩子弄錯了,又要重頭教起。
其實,家長之所謂擔心「不安全」、「街上多病菌」、「孩子拿著重物」、「被人撞倒」、「等車辛苦」、「怕遲到」等,主打就是一個「懶」字:怕麻煩、不想多做計劃、不想教、怕做善後工作。
於是,我一直躲懶著去。
「慶幸」的是,當女兒升上中學,才發覺原來中學沒有校車!所以暑假時,我不得不教她如何乘搭公共交通工具上學、回家。
我和女兒的冒險旅程
已經二十年沒有搭過小巴的我,其實也是戰戰兢兢的。我和女兒研究路線,看了地圖,確定轉車地點,計算時間,下載等車程式,在她手機上安裝了追蹤。即使做足準備,也是擔心會搭錯車;所以幾次「試搭」,實際上是我和大女兒一同冒險的旅程。有時候,還要靠她去看手機地圖尋找小巴站位置,因為我不擅長看地圖。然後,她被街上景物吸引住了,轉頭就忘記路線,於是我又要多安排一天,一起再試搭。
不過,獨自乘搭交通工具始終不是「火箭科學」;當學懂之後,其他交通工具也變得非常容易了。不到半個月,女兒放學之後,還懂得沿途逛商店、買糖果、揀文具、受妹妹所托買零食等,不亦樂乎。雖然有時候會埋怨等小巴很累、背著書包很重;但整體上,我相信她還是頗享受那一點兒的自由、空間,以及獨立自理帶來的滿足感。
撰文:許嫣醫生
本身是學霸的醫生媽媽許嫣(會考9A、A-LEVEL 4A入醫學院),12歲和10歲的女兒就讀傳統名校,但從未試過補習。對女兒的學習有一套心得,並寫成《醫生媽媽的親子教養術——12個教養策略 x 28個小學生考試秘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