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3步解決孩子拖延症 臨急抱佛腳與未雨綢繆之中取平衡【育兒辰話】

如何解決孩子拖延症?孩子總是最後一秒才願出門口返學?測考默書總是臨急抱拂腳嗎?作為父母,我們總希望孩子未雨綢繆,多一點時間準備,不要等到最後一刻才行動,但為何我們這期望總與現實不符?究竟臨急抱拂腳的行為模式是怎樣形成,又如何調整?

另外,也有很多家長分享,每當孩子學習,總是三催四請拖得就拖,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他們在學習上產生拖延?難道真的沒有方法提升動力、減決孩子拖延症?

答案有,作為家長,我們最基本需要掌握以下3大基礎重點:

  1. 挫敗感令人卻步

孩子明知做事拖延的後果就是做不好和被責罵,但為何依然堅持?有否想過他們因為對結果成敗看得太重,已經忘記了過程中的學習經驗才最寶貴?

試想想,掌握不了過程,又擔心未如理想的結果出現,最佳的應對方法是什麼?就是按兵不動。所以當孩子享受不了過程,又不能在過程中獲取有價值的經驗,就會造成孩子的拖延行為。解決在於我們如何協助孩子在過程中學習。

孩子拖延症

  1. 臨急抱佛腳也有正面驅動力

根據研究顯示,距離任務截止日期越長,個人執行任務的動機就越弱,所以能否設定合理時限十分重要。

再者,自主及自尊感的強弱也會影響執行的動機,故此臨急抱拂腳也是一種自我保護的操作模式。問題是我們如何從中取得平衡,不被它的動機掌控,從而建立未雨綢繆和準備充足的價值觀。

  1. 缺乏對提升動力減少拖延方法的認知

改變一個習慣,需要一個條理清晰的步驟和方法。何況拖延牽涉到大腦運作?如何鞏固好行為,需要運用外在和內在激勵,但問題是父母需要理解不同年齡階段的操作指引,因為稍一不慎,會變成打罵和溺愛,反而令孩子變本加厲。

孩子拖延症

故此,辰民爸爸好希望各位家長明白引導孩子走出拖延漩渦,建立學習動力的心理狀態,從而提升學習效能,需要從認知大腦發展和培育正向品格為首要,讓孩子對所做的任務產生正面的體驗和感受,從外在的意義轉化成內在的動機,從而提升執行任務的趣味性和驅動力,這才能讓孩子真正走出拖延。

圖片來源:freepik

——————————————

作者:梁辰民(辰民爸爸),正向家長學院總監及香港兒童基金會名譽顧問,擁有豐富家庭教育資歷:兒童教育及家庭教育碩士、美國PDA正面管教協會家長及學校雙證講師、中國成人教育協會兒童及心理發展講師等。致力推動正向育兒態度,曾任ViuTV、中央電視台節目嘉賓,多年間為250+所學校成立家長學堂並開辦家長講座和工作坊,累積超過1000個輔導個案。

辰民爸爸主頁:【Facebook】【YouTube

更多辰民爸爸分享正能量育兒技巧,請按【育兒辰話

想看各界專家分享育兒貼士,請按【親子教養

 

最新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