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夏日郊遊被蜜蜂螯傷6大FAQ 皮膚留毒針切勿用手指拔走

蜜蜂螯傷FAQ|夏日郊外,花艷草茂,令人療癒。同時也是蜜蜂、黃蜂出動的季節,一旦誤闖近其「地盤」或不小心刺激了牠們,容易被反擊螫咬,除了疼痛非常,傷口紅腫,嚴重時更可致呼吸困難、昏迷,須緊急救治。我們邀請了香港港安醫院-荃灣 急症科顧問醫生及臨床毒理專家劉啟基醫生,逐一拆解蜂螫急救及預防的常見迷思,以助大家減低受襲的風險,及受傷的危險性。

Q1:被蜜蜂或黃蜂叮傷均見毒針插在皮膚?愈快「拔」走

毒針愈好?

香港「蜂」大致分蜜蜂及黃蜂兩大類,兩者均有毒針(螫針)。由於黃蜂的毒針較幼並沒有鋸齒或倒鈎,叮過人會縮回體內「循環使用」,而蜜蜂的毒針則是「一次性使用」,而且有倒鈎狀的鋸齒邊緣,叮了人後又會離開蟲體,因此大多留在皮膚表面的都是蜜蜂針。

遺下的蜜蜂針往往附有毒囊,這毒囊即使已脫離蟲體,仍會在30秒內繼續收縮,將剩下的毒液擠到皮膚,因此最理想是可以立即清除毒針,但切勿用手指或鉗緊捏「拔」走,以免擠壓毒液囊,把餘下毒液經毒針注射入皮膚內較安全的方法是用信用卡或硬紙刮走。如仍無法刮走,別勉強,立即去求醫讓醫生清除。

就醫前的急救亦可包括保持冷靜並離開現場,用清水洗傷口,及冷敷減輕腫脹及痛楚。提醒大家,雖然本地蜂類普遍毒性未算很強烈,惟即使沒出現嚴重過敏症狀時,亦可考慮求醫作進一步檢查。

被蜜蜂針

Q2:被蜜蜂或黃蜂反覆叮螫,會加強抗敏能力嗎?

錯!臨床上有些個案是被蜜蜂或黃蜂重覆被叮螫後,而加重過敏症狀!

遭蜂螫大多出現局部皮膚症狀包括皮膚出現紅疹、或急性蕁麻疹(風癩),而個別過敏人士、曾對蜂螫有過敏的人士,或遭一次性多重蜂螫(例如50針以上)便可能出現嚴重過敏症狀,包括:嘔吐、虛弱無力、呼吸困難、胸痛咽喉腫脹、氣管收窄,導致缺氧而呼吸急促,血管擴張而令血壓下降,情況惡化會引致神志不清、昏迷,失救可致命。

建議經常行山、在效野工作或居住的人士,並曾經對蜂螫後出現嚴重過敏的病史,可咨詢醫生後可隨身帶備抗過敏藥物「腎上腺素自動注射器」 (俗稱「救命針」),以作救急用。

Q3:不穿花圖案及鮮艷的衣服就不會被蜜蜂叮傷?

根據養蜂專家指出,蜜蜂較會攻擊穿黑、紅色及其他深色衣服的人士,因為牠們會視黑色物體為危險物體而先下「針」為強。至於紅色更因在蜜蜂眼中也視為黑色而遭殃。因此,養蜂人士常穿的白衣最安全,另較淺的卡其色也不具威脅性。

郊遊被蜜蜂螯傷

Q4:不塗香水或古龍水就不會被蜜蜂叮傷吧?

所用的洗髮水、髮蠟、沐浴露、化妝品、護膚品、防曬霜及止汗劑太香,又或使用含有香料的驅蚊劑,均會吸引蜜蜂。然而,別以為不洗頭洗澡最安全,皆因濃烈的汗味也會「觸怒」蜜蜂。因此建議常處於效野的人士須保持個人衛生,每天洗澡及更換乾淨衣服。

此外,亦建議不要在郊野拿著汽水、果汁等邊走邊喝,以免甜味引來蜜蜂。提提大家切勿在蜜蜂巢附近進食香蕉,或塗上香蕉味的化妝品或護膚品,因為有養蜂專家及昆蟲學家提及過,香蕉帶有蜜蜂所發出的報警信息素(alarming pheromone) 例如乙酸異戊酯 (isoamyl acetate),有可能激起蜂群因防衛而出動螫傷。

另要注意的是,到郊外携帶水果如葡萄、荔枝、龍眼、柿子等,由於這些水果含糖量高,也會較大機率吸引蜜蜂前來採食。

被蜜蜂針

Q5:若不幸遇到蜂群,要快跑離開?

當前面不遠處見到蜂群、蜂巢,需保持鎮定,靜靜盡快離開或繞路走,按情況同時可用衣物或毛巾保護頭部和頸。切勿大動作飛奔或拍打,以免刺激蜂群而被追著叮螫。

當蜂群出動時走避不及,須必先用背包、帽、毛巾、衣物等保護頭和頸,並同時蹲下或俯低不動,保持鎮靜,飛近時切勿有任何移動或拍打,因為當蜂群感到受威脅時,會即時反擊螫傷人。

必要時可暫掩耳朵,避免因聽到蟲飛的聲音而增恐懼感。通常蜂群見目標不動,約10分鐘內就會飛走,建議靜待至完全飛走後,才離開現場。

至於遇上較大的黃蜂或胡蜂,由於較兇猛及傾向主動攻擊,即使只是一兩隻,也須與之保持距離,靜靜後退。

Q6:因蜂叮而「心口痛」,是心臟病發?

急症科醫生通常會詢問蜂叮求診者有沒有心口痛,因為臨床上有一種嚴重過敏反應名為「庫尼斯綜合症Kounis Syndrome」,是在過敏反應或嚴重免疫系統反應出現時繼發的急性冠狀動脈綜合症。

即使患者本身沒有冠狀動脈疾病的病史,在該綜合症發生時,他們的冠狀動脈也會出現痙攣。另有冠狀動脈病史的人士,冠狀動脈班塊出現侵蝕,導致心血管阻塞而心臟病發。

庫尼斯綜合症雖然是一種過敏性冠狀動脈疾病,但臨床症狀例如心絞痛,胸悶,呼吸困難,流汗等,均與心臟病發相同。醫治時會利用抗敏藥物,及針對冠狀動脈有關的藥物或入侵性治療來控制病情。

圖片來源:freepik

劉啟基醫生
香港港安醫院荃灣 急症科顧問醫生及臨床毒理專家

最新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