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問專家先】很多時父母與孩子玩樂時,都會透過鼓勵,想孩子多做讚賞的行為。但過於「鼓 勵」對孩子反而構成壓力,變成要求。父母於孩子玩樂時,盡量減少介入,孩子便能更投入,更 能建立自主及自決能力,父母們可參考資深註冊社工的育兒建議。
一齊睇睇 資深註冊社工黃家嘉姑娘(KaKa) 提供的分享!
【育兒鬆一Zone】鼓勵反成要求
上星期,我與朋友一起去兒童主題餐廳。飽肚後,一起與小朋友到玩具區玩,小朋友拿起玩具鋼琴開始唱歌,朋友不斷在身邊讚賞:「嘩!你好叻呀!再彈多啲!」
於是,小朋友繼續表演彈奏。後來,開始感覺疲累,想放下玩具鋼琴之際,朋友再說:「你做得好好呀!做咩停低?繼續啦!」小朋友因為媽媽的說話,再拿起玩具鋼琴,但表情有點勉強。
朋友細聲跟我說:「你快啲繼續讚我嗰仔啦,佢要多啲鼓勵。」聽罷,看着小朋友的表情,由開始時很雀躍,到現在感覺勉強,看着也感受到他的疲累,所以沒有理會朋友的要求。
解說:
很多時父母與孩子玩樂時,都會透過鼓勵,想孩子多做讚賞的行為。但過於「鼓勵」對孩子反而構成壓力,變成要求。如上述情景,小朋友對玩具鋼琴感到興趣,於是會以不同方式摸索,表現興奮!但當大人讚賞的時候,有些小朋友會期望得到讚賞而繼續做大人鼓勵的行為,有時甚至會忽略自己需要及意願。小朋友便不能完全單純自主的決定玩樂選擇。
鼓勵父母於孩子玩樂時,盡量減少介入,讓孩子自主地投入玩樂過程,讓他們自主決定如何開始,如何進行,如何結束。孩子便能更投入,更能建立自主及自決能力。
© 2022 Healthy Se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