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們成為父母後,管教孩子時的價值觀及方式,或多或少都會受到自己原生家庭的成長經驗所影響。
一天孩子被爸爸責罵後,晚上跟我一起「賽後檢討」。大女兒首先說:「打人是不對的!(其實爸爸只會裝凶作勢,從沒有動手。)」我隨即發問:「既然不對,那你認為爸爸為甚麼會這樣做呢?」接著小女兒很自信地開口發表她的看法:「你可知道點解爸爸喜歡責罵人?因為他小時候經常被嫲嫲打罵,所以當他憤怒時就會想起這種感覺,然後用同樣的方法來對付我們﹗」大女兒立即回應一句:「這就叫做『有樣學樣』了﹗」她們的意見令我感到很驚訝,因為心理學討論的大道理,原來一個6歲的孩子早已看透。
原生家庭/成長經歷 影響了自己對孩子教養的信念和方式?
記得童年時,我的父母都要外出工作,平日由鄰居照顧,而我最期待就是他們放假的日子。因為我可以由家長接送回家,感覺很幸福,這個也許是我選擇全職照顧孩子的原因之一。但有一天孩子問我:「你何時會外出工作,我們可以由婆婆來接放學?」。那一刻她們提醒了我,我們的成長並不相同,真正的需要也不一樣,原來這是滿足我自己的童年缺失較多。你的成長經歷有沒有影響今天自己對孩子教養的信念和方式呢?
《凶巴巴的貝太太,為什麼變和氣了?》這本書,我覺得故事內容對成人的讀者可能有更深層的意義。這位貝太太的童年經常被其他小朋友欺負,而父母亦未有作出適當的回應及陪伴,慢慢貝太太學會帶上一副「凶惡的面具」來保護自己不受傷害。後來有一天,貝太太遇上一個跟自己小時候一樣的女孩,遇上相同遭遇的人,令她勾起自己不愉快的回憶。貝太太決定不讓這個女孩經歷像自己一樣的童年,於是她每天陪伴著女孩,自己也重新面對童年未滿足的部分,最後她打開心扉,再次笑面迎人。
每一個人的成長經歷都寫成他今日的生命故事,作為家長的你,又想為孩子譜寫出一個怎樣的成長故事?
延伸閱讀書目:
1)《凶巴巴的貝太太,為什麼變和氣了?》
- 作者/繪者: 宋雅.布葛耶瓦 (Sonja Bougaeva)
- 出版社: 維京
- 故事簡介:小時候的貝太太是個可愛的小女孩,可是她經常被其他小朋友欺負⋯⋯等到貝太太長大了,她變得很凶,很討厭小朋友,更成為一個讓所有人都害怕的人。有一天,貝太太遇見一個小女孩,讓她的生活開始變得不一樣,脾氣暴躁的貝太太終於又露出笑臉了⋯⋯
2)《海莉的蘋果:海莉.塔布曼 / An Apple for Harriet Tubman》
- 作者: 葛蘭妮蒂.提莉.透納 (Glennette Tilley Turner)
- 繪者: 蘇珊.基特
- 出版社:維京
- 故事簡介: 1820年,海莉出生在一個奴隸家庭。奴隸的生活非常辛苦,他們要砍樹、清理沼澤、照料煙草田,小孩子也不例外。1849年,她得知自己將被主人賣到南方,決定採取行動。後來,海莉更決定冒著生命危險,帶領族人脫離奴隸生活……
3)《最美麗的第一夫人:羅斯福總統夫人愛倫諾的童年故事》
- 作者/繪者:芭芭拉.庫尼 (Barbara Cooney)
- 出版社: 道聲出版社
- 故事簡介: 愛倫諾一出生就讓母親感到失望,因為她不是男孩,也長得不漂亮。雖然出身名門,愛倫諾的童年卻沒有歡樂。8歲那年母親過世,疼愛她的父親也在隔年去世,她只能在外婆的大房子裡孤單長大。直到她離家前往英國的寄宿學校後,愛倫諾才發現自己擁有許多特質。
部分翻譯圖書可選購英文版,各大書局或網上書店有售。
(繁體中文) www.hkbookcity.com ; www.books.com.tw ; www.cite.com.tw
(英文) www.eslite.com; www.amazon.com
(簡體中文) book.douban.com ; book.jd.com ; book.tmall.com
作者:丘成瑤,Yoyo Yau,美國註冊遊戲治療師 (T4182),輔導學碩士,香港註冊社工。多年來從事親子共讀培訓及遊戲治療輔導工作,為家長提供支援,促進兒童在愛中快樂成長。
Facebook:Play Seed
更多丘成瑤的精心推介,請按【繪本童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