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晚,在餐廳外輪候期間,忽然有一位爸爸氣沖沖地抱著大約兩歲的兒子從餐廳內走出來,然後把兒子放在地上,就立即轉身返回餐廳,孩子獨自站在餐廳門外哭泣。正當這位爸爸返回餐廳的同時,一位婦人急忙地走出餐廳,兩人擦身而過沒有交流,這正是孩子的媽媽。
畫面一轉,那位孩子的哭聲停止了,原來媽媽早已經帶備零食前來安撫,而身旁的爺爺見孩子的哭泣止住了,就把孩子抱回餐廳。當孩子再度看見爸爸時,便立即放聲大喊,這一回爺爺和嫲嫲便抱住孫兒走出餐廳「流亡」,然後孩子開開心心地遊走不同的玩具店。
我雖然不了解事情的因由,不過我在想:這孩子正在接收一個怎樣的世界呢?孩子可能認知到當我有情緒時,會被爸爸拒絕甚至遺棄到門外;但我的情緒能夠令愛我的爺爺和嫲嫲聽我指揮。處理孩子的情緒時,究竟用「惡」,還是「遷就」?
答案是兩者均不得,因為「惡」除了令孩子更加激動,更重要是破壞親子關係。而「遷就(氹)」會減低孩子自我調節情緒的能力,反而學會用情緒去控制別人。
因此,處理孩子情緒時要接納,而處理孩子問題時要堅定,兩者同時應用並沒有衝突。例如孩子用餐時不合作,你可以說:「爸爸知道你想出去玩,但現在是用餐時間需要坐下來。你可以自己選擇先吃那一樣餸菜。」假如孩子能合作,記得予以肯定或讚賞,這樣能幫助孩子繼續堅持。
另外,家人在處理孩子的事情上,態度最好一致,讓孩子清楚知道準則而學習管理自己。我深信家長並不是故意傷害或縱容自己的孩子,只是面對孩子的行為或情緒問題時,自己也同樣苦無對策。不過記得,當我們處理孩子問題時,其實也同樣地在示範給孩子學習如何面對及處理情緒。
那位餐廳的爸爸雖然將憤怒的情緒發洩,但我留意到他不時望出餐廳外,一直留意孩子及家人的情況,相信他對自己剛剛太激動的表現有點內疚。因此,家長也要學會多醒察、明白和接納自己的情緒,而不需要任意將情緒發洩過後,感到後悔和內疚。
延伸閱讀書目:
1)《寶寶這種生物》
作者/繪者:明琪/minchi
出版社:小天下
故事簡介:作者明琪和大部分的媽媽一樣,對育兒沒有任何概念。在孩子一歲半時,孩子逐漸進入人生第一個反抗期讓爸媽難以掌握,親子之間常常陷入緊張的關係。後來她領悟到,孩子和大人其實是不同的生物。每一件事對小小孩都是第一次,學不會、做不好是當然的,大人用同理心來面對孩子不可預測的各種探索,相信就會釋懷!
2)《我不想吃這個!那個也不吃!/THE Picky EATER》
作者:貝絲堤‧派金森/Betsy Parkinson
繪者:尚恩‧可瑞司特/Shane Clester
出版社:大穎文化
故事簡介:派波是隻認真學習的優秀小豬。唯獨吃飯時間,就不是這樣了⋯⋯因為,她非常挑食!媽媽對派波的挑食很挫折,隨著時間漸漸失去耐心,終於對她說如果不吃飯,在餐桌上請不要說話。過了一陣子,派波終於開口吃東西,沒想到⋯⋯
3)《我的願望:天天不挨罵》
作者:楠茂宣
繪者:石井聖岳
出版社:小魯文化
故事簡介:你有多久沒好好聽孩子說心底話了?我一天到晚,老是挨罵。不管在家裡還是在學校,總是被罵個不停。我該怎麼做才能得到讚美呢?難道我真的是壞孩子嗎⋯⋯
部分翻譯圖書可選購英文版,各大書局或網上書店有售。
(繁體中文) www.hkbookcity.com ; www.books.com.tw ; www.cite.com.tw
(英文) www.eslite.com; www.amazon.com
(簡體中文) book.douban.com ; book.jd.com ; book.tmall.com
作者:丘成瑤,Yoyo Yau,美國註冊遊戲治療師 (T4182),輔導學碩士,香港註冊社工。多年來從事親子共讀培訓及遊戲治療輔導工作,為家長提供支援,促進兒童在愛中快樂成長。
Facebook:Play Seed
更多丘成瑤的精心推介,請按【繪本童心】
想知如何建立孩子的閱讀習慣?請按【親子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