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一年容易又放榜【家・校・神隊友】

一年容易又放榜 —— 很快就是小一放榜的大日子了!不少家長都擔心子女的派位結果未如理想,有部分人已做好叩門的準備。中小學家教會家長校董Kanris Lee分享當年女兒叩門的經歷,家長可以參考。

一年容易又放榜
圖片來源:Freepik@shangarey

還有不到幾小時,小一放榜了!

坊間很多文章寫叩門攻略,這裡不贅。今天來寫一下我女兒的經歷。

由天堂到凡間

和很多父母一樣,初為人母,心目中總覺得自己孩子是最可愛、最乖巧、最精叻⋯⋯(下刪一千字)。女兒出生時,我還在教書。很天真地以為自己的孩子是人中龍鳳。

第一次由天堂返回凡間,是報考幼稚園的時候。

女兒在12月出生,俗稱「細B」,去Interview K1時其實才兩歲多一點。報了大抵七、八間幼稚園,最初的兩三間是惡夢——因為女兒太小了,不懂答、不肯玩、不合作⋯⋯總之就是「唔掂」!

最記得有某間九龍塘著名私幼。老師看見她不答話,一臉不高興,手裡把玩著我們的報名表,帶點輕蔑地問我:「其實佢識講嘢未㗎?」。那時我有點沉不住氣,反駁過去:「佢識講但唔叻,因為佢啱啱兩歲咋,老師你睇吓份form都會知佢係細少少」。結果?當然是不獲取錄啦!

較後期的Interview像樣得多,最後選了校舍超大的一間九龍塘區的學券幼稚園。

幼稚園三年,是最happy的時光。今年15歲的女兒,每次乘車經過達之路、界限街,看見幼稚園母校,仍會記得那個偌大的校園、超多的三輪車,和操場的小型田徑跑道。

我們也叩過門

第二次考驗是升小學。

女兒是細B,矮小、不突出,沒特別的音、體、藝才能。考了幾家直資、私校,才勉強有一個Offer在手。

我們住的屋苑,走五分鐘便有一所神級女校,有中、小、幼的。鄰居之中,不少女生都在那裡唸書。順理成章地,我們也用「三條一」去搏!(按:三條一就是在自行收生、統一派位甲部、乙部,都以這校為首選)

沒有抽獎運的我們,獲派的是全個校網最多學位的「寶校」,最後要四出叩門。

叩門第一個不幸事件是:神級女校只接受同校幼稚園部學生的叩門。完!

仗著自己也是教育出身,朋友相識滿天下,找了兩三家稍有名氣而又機會較大的小學來叩叩門。

A校是官立小學,有聯繫學位升上神級官中。首輪面試成功通過。到了Second In,指定要父母一起陪同面談,三雄會師(校長、副校、主任),最後行人止步。

B校是津校,校網不錯,但英文有點深——畢竟我們來自一間Happy到不能再Happy的券幼嘛!女兒in完也像在雲霧中,連自己被問過甚麼題材也說不出來。唯一記得的一道題目,是老師叫她用英文選一種動物來代表自己,她說她選了Fox,但不懂用英文解釋自己的選擇。我心想:「唉,凍過水」。

最後,也許因為答Fox實在太「特立獨行」、太有性格了,被取錄了!

一年容易又放榜
圖片來源:Freepik@DrazenZigic

入到不等於讀到

每當有朋友面對選校抉擇,我總會答一句:

入得到,不難;
讀得好,才難!

由Happy School升上傳統小學,單是默書串字,已是要命。沒有phonics底子的女兒,在小一第一次英文默書,範圍要串20個生字,大概是pencil、school之類,最長的一個是blackboard。我們花了足足十天,每天只能記兩個。你說暈不暈?

花了一年時間,加上外補phonics,才跨過了英文科的這道坎。還漸漸愛上看英文書,做媽媽的心裡高興到不行。

之後問題又來了⋯⋯數學不太OK,數感有點差⋯⋯中文很不濟事,認字不行⋯⋯因為中文弱,常識也不高分⋯⋯

大概在她完成初小後,我終於接受了一個事實:這個孩子不會是人家那種名列前矛的孩子。不要、不可、也不用跟別人比較!

學校沒有好和差

現年15歲的大孩子,今年唸中四了。成績最見得人是英文科和西史,中文、數學仍是慘不忍睹。重點是:她喜歡上學,上學開心,也樂於和家人分享校園事。

有時我會想,如果當初不是讀happy school的券幼,又甚至遲一年讀書做「大B」,又或者一早去考神級女校的幼稚園再直升小學、中學⋯⋯孩子的路,是不是會改寫呢?

這個明知別人都選Cat或Dog但偏選Fox的孩子,這個沒有中、英、數全才的孩子,這個愛運動愛玩的孩子⋯⋯真的是我想催谷就可以谷上去嗎?答案早在我心裡了。

世事,其實沒有如果。

學校,其實也沒有最好和最差。

只有「啱你」和「唔啱你」。

———————

現任兩所中小學家教會主席暨家長校董Kanris Lee
Kanris Lee

作者:Kanris Lee,退休中學教師,現任兩所中小學家長校董,曾任一所小學校友會主席暨校友校董,榮任九龍城區家長教師會聯會常務理事。在中、小、幼都曾任家教會主席多年。現為全職媽媽,致力積極推動家校合作,為一對子女及師生同學們創建更佳學習環境。

更多Kanris的實例故事分享文章,請按【家・校・神隊友

想知更多親子教育資訊?請按【校園教育

最新內容